"书记,既然可以采用文字的方式,为什么不同时使用绘画的方式来宣传呢?"
-想到宣传,苏葵就想起了风靡几十年代的"小人书"。小人书又被称为"连环画",由于其通俗性和趣味性,自建国以来,就成为青少年最喜爱的娱乐读物,当然也是成年人重要的娱乐方式。
可以说,连环画的身影遍布这几十年的华国,后受到影视媒体的冲击才渐渐没落,不过在这个时代,却是绝佳的宣传方式。
"你是说,将《清河乡之变》再绘为连环画发行?"
"是的,书记。"苏葵又提到∶"我记得,京城那边的美术出版社就曾经出版过《三国演义》,《铁道游击队》等作品,在民间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她不止一次看见有人拿着那种连环画废寝忘食地看了。
"除了文学作品,连环画在民间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苏葵继续说道,"书记,我们完全可以双管齐下,一边用小说的方式在娱乐中让群众了解清河大队的变革,一边通过绘画的方式更直观地展现清河大队的变化成就。"
向书记越听眼睛越亮,忍不住笑起来,又夸奖苏葵∶"你这个小同志,这脑子就是灵活!"
在娱乐方式缺乏的现在,读报刊书籍,看连环图画,已经是现在最好的娱乐方式了,而苏葵要做的,就是把这两样全部抓住。
"苏葵同志,每次你的提议都能带给我们不小的收获啊。"向书记开玩笑道,"你还有什么主意,一起说来听听?"
她提出建议哪一个没有引起震动?全部都是大手笔!关键是,这些提议还确实是行之有效。
"这倒是没有了。"苏葵也笑了,"不过在连环画的绘画上,我却有一个人推荐。"
"是谁?"向书记问。
苏葵说∶"是京城美术学院的教授,赵芝兰教授,她是著名的国画大家,也同样精通西洋绘画技法。"
苏葵看过赵芝兰许多作品,无论是传统绘画还是西洋绘画,或是将二者结合,水平都非常高超,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画坛大师。
听了她的话,向书记笑道∶"苏葵同志,,非常感谢你的推荐,这件事我们会和宣传部和口口的同志交涉的。"
"苏葵同志,到时候宣传部的同志可能还有很多事情要麻烦你了。"他又提到∶"你快要去京城上大学了吧?"
苏葵说她已经准备出发了。
她谦虚道∶"书记,我其实只是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没有什么麻烦,各位领导同志才是真正辛苦了。如果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来京大找我。"
向书记先是感慨她的不骄不躁,然而笑道∶"也好,这样那边的同志找你倒是更加方便了。"
苏葵已经创作完毕的《清河乡之变》全文总共二十万字。不仅描绘自公共食堂成立到解散以来在清河乡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刻画了苏英、大队长以及性格各异的队员等人物形象,还增添了许多后续清河乡的发展。
完成以后,宣传部那边亲自派人来将稿件取走,并告诉她后续可能会需要她进行一些修改。
为了配合宣传部那边的审阅工作,苏葵准备提前两天去京城。
完成创作以后,苏葵将自己的学习笔记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
她是打算把它按学科整理成几本高考教辅资料。
开头先整理本学科的知识框架,然后是重点笔记,接着讲解一些学习方法,后半部分则是例题讲解,模拟练习参考答案。
可以说,这是一本集知识归纳、学习方法和模拟练习的教辅资料。
就是所有知识在她这里都是现成的,也是不小的工程量。苏葵如今也不过将本国语文整理出来。
她打算到了大学继续整理,已经完成的到时候可以先交给教育部的同志。
八月的最后一天,苏葵来到贺县高中,向所有老师告别,她明天就准备去京城。
陈校长和几位老师看着她都心生感慨,谁能想到当初班上一个因为家境贫寒快要辍学的孩子今天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
因为苏葵的关系,整个贺县高中在全国范围内都扬名了,更不用说后续教育部还打算推出"贺县模式",更是让它在历史上都留下了印记。
陈校长鼓励她∶"苏葵同学,到了大学好好学习,老师们都相信,你将来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林老师笑道∶"依我看,咱们贺县还是太小了,不够苏葵同学发挥的。"
一想起她之前待在这个小县城就能做出那么多轰动的事情,以后去了京城,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几位老师都善意地笑了,说他们都等着看她继续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苏葵想起刚来时几位老师愁眉不展,问起发生了什么事。
陈校长叹了口气∶"班上有几位同学家境比较困难,竟然想要放弃学业,我们几个打算给他们凑一点钱。"
尤其是班上的贺正南,他收到了清大的录取通知书,竟然因为家庭困难想要放弃。
"大学都有补贴,还有助学金,家庭困难的同学都可以申请,他为什么要放弃?"
"我们也是这么说的。"陈校长等人得知此事,立马找到贺正南家。
贺正南家比苏葵她家之前还要穷,他是家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他父母都是农村的,爸爸还摔断了腿,之前读书的钱是全家拼死凑出来的。陈校长等人也给了他家不少帮助。
这次就是因为他爸腿伤又发作,家里已经完全不能负担。知道可以申请助学金后,贺正南虽然想要去读大学,可路上的路费他家是一分钱也没有了。
陈校长几人当然不会坐视不管,除了贺正南,班上还有好几个同学连车票钱都拿不出,所以他们预备给几个学生凑一笔路费,让他们能顺利到大学报到。
苏葵说∶"校长,这件事也算我一份吧。"
"苏葵同学,老师们知道你的好意,但路费的事情我们可以解决,,你还是学生,哪能让你花钱。"
苏葵摇摇头∶"陈校长,这笔路费加起来,对你们也是不小的负担。我是班长,同学们有困难,我又有能力帮助他们,这件事我就不能坐视不管。"
这时候,大家的工资水平都不高,自52年工资改革后,一个京城地区大学教授的工资也不过两三百元,普通中学的教师每个月只有四五十元,还是多年的老教师才有这个工资水准,大部分教师一个月只有二三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