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要养一家人,还要经常资助这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可以说根本不富裕。几个学生的路费加起来,也是不小的负担,也难怪要用"凑"了,因为一个人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陈校长是知道苏葵因为写文章挣了不少钱的,但从没有想过要跟她开口。
"苏葵同学,那些钱也是你自己辛辛苦苦挣的…….
苏葵知道他的意思,说道,"这样吧,校长,我向咱们学校捐一笔钱,成立一个助学基金。让那几个家庭困难的同学可以来学校领取这笔钱。这钱也不用他们还,以后等他们工作挣钱了,就请他们继续为这个助学基金里面捐款,惠及后面的学生。"
几位老师都因为她的话而震惊,随之而来的就是感动。
这孩子的心地也太好了,都已经毕业了,却仍然不忘惦记着同学们,怕他们心里有负担,还想出了助学基金的想法,甚至还考虑到了以后的孩子们。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好孩子……
陈校长甚至激动地握住她的手∶"苏葵同学,你是个好同学,也是个好班长,老师在这里,要替各位同学谢谢你。"
苏葵道∶"校长,您不用这样,其实这个想法我早就有了,不过是如今才实行。
当初原主不就是因为家庭困难才辍学不读了?在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多少人因为家庭困难而中断学业?
以前她是没有办法,现在却可以做到。甚至想到将来要发生的一切,她心里还有了些更深的想法。
达则兼济天下。陈校长几人在她身上看到了这样的风度。此时此刻,他们无比清晰地感受到,眼前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有了不起的成就。
最后,苏葵向学校捐款五百元,除了那几位同学外,学校里但凡有家庭困难的学生,经过核实后,都可以来此申请助学补助。
她这是把大学的助学金提前到高中来了。
说到助学基金的名字,几位老师都说要使用她的名字命名,苏葵却拒绝了,将这个仅仅只有雏形的基金会命名为"希望"。
自从苏葵考上了京大,又受到报纸的表彰,她几乎是成了整个贺县人民津津乐道的谈资。
自己考上了大学,还领着全班同学考上大学,那报纸上还说,她竟然还是那个写《小草青青》的作者!
京大的学生!全国闻名的大作家!关键的是,他们贺县什么时候出过这么厉害的人物?
现在贺县几乎已经没有人不认识苏葵了,就是不认识,别人也会赶紧告诉他,这就是京大学生,是大作家!大家都在看的《小草青青》就是她写的!
去百货商店一趟,那里的售货员都会来围观她,激动地告诉她说她们非常喜欢《小草青青》,喜欢她正在写的《清河乡之变》。
卖给她几大件的几位售货员更是激动地跟人讲,苏葵的东西是在她们这儿买的,她们老早就看出来这人不简单了!
一时间,好多人竟然蠢蠢欲动想要买一个苏葵买过的大件同款回去。
虽然激动,但没有一个人靠近她三步以内,都觉得这样厉害的大人物他们站着远远看就行了。
至于当初把家具借给贺县高中的张厂长?他正抱着苏葵的旧桌子笑得合不拢嘴,不仅苏葵考上了京大,而且他们全班都是大学生啊!
这是多么大的荣耀?这是震动整个贺县的大事!
他聪明得很,并没有把那些桌椅真的拿来卖二手,而是在全县宣传说他把这些桌椅全部捐给贺县高中,留给下一届的学生使用。
一时间,大家不仅知道了这次考上大学的学生用的都是他们家具厂的桌子,还因为这个行为收获了一大批好评。
许多人要么想法子把学生送到贺县高中上学,要么想法子从家具厂买一套张厂长推出的"大学生专用桌椅"誓要让自家孩子向贺县高中考上的大学生看齐!
秦大军在一边看着张厂长笑得见牙不见眼,还念叨着得把苏葵之前用过的桌子搬回家去,京大学生用过的桌子,大作家用过的桌子!让他儿子以后就在这上面学习,多沾点儿才气!
厂里的工人都说张厂长有先见之明,只有秦大军听到消息后冷着个脸,张厂长一看又是他,心里就不乐意了,这么高兴的事情,他摆着个脸给谁看呢!
"秦大军同志,你这是怎么回事?"张厂长教育他,"咱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怎么能把平时的情绪带到厂子里来?"
秦大军动了动嘴唇∶"苏葵.……."
"苏葵怎么了?"
"苏葵她是我……."
秦大军差点就说出来,最后还是忍住了,直让张厂长等人觉得莫名其妙。
是啊,他是一点也说不出口,那个全县知名人物,现在他们厂子里正在夸的苏葵,就是他的外甥女。
外甥女取得这样的成就,他这个当舅鼻的本来应该是与有荣焉的。没看那卖给苏葵大件的售货员,苏葵经常见的邮局工作人员,还有他们厂里这个借家具的厂长,全都因为苏葵成了县城里的知名人物。
一天到晚都有人跟他们打听苏葵,谁要是跟苏葵说过话,迅速就能成为吹牛的资本,让一群人围着让他讲讲。
就连他儿子秦文回家也说,他们学校里到处都在传苏葵的名字,好多人都在看苏葵写的小说,甚至还几个人约着想偷偷去见见她们喜欢的作者。
而本来也应该因为苏葵而知名的他,却因为何春红的事情跟苏家彻底闹翻,
现在站出来说他是苏葵的亲舅舅?恐怕说出来都不会有人信吧。
不过幸好他们还不知道何春红进去了,要知道何春红是因为想骗外甥女的钱才进去,估计全具人都得把他们骂死。
苏葵第二天就要出发,秦晓兰为她收拾了一个大箱子的东西,里面装着她所有的生活用品,还有刚网给苏葵做的新衣服。
就是收拾完她也不放心,一脸忧心∶"我听人说京城特别冷,要不要再给你带床被子?"
"妈,这还是夏天。"苏葵安慰她,"而且学校里这些学校里都会发的,我已经去过京城咯,不用担心我。"
秦晓兰哪能不知道,她就是觉得孩子离开了,这心里空落落的。
苏葵当然是安慰她,又告诉一边的苏爱国和李桂珍,让他们在家里好好照顾妈。
那两个如今跟着苏葵住上了瓦房,虽然不是免费,让他们劳动抵债,但给自己家干活儿那能叫抵债吗?他们乐意!
现在走出去,那是腰板都挺得直直的,就是外边的人,一听说他们是苏葵的家人,那瞬间眼神就能变成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