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36年,后唐大将石敬瑭为了击败政敌在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主动向北方的辽国求援,用燕云十六州换取辽国的出兵。
辽国帮助石敬瑭建立了后晋,石敬瑭把燕云地区全部割让给契丹。
当时,燕云地区的汉人认同自己属于中原王朝;辽国接管燕云地区时遭到百姓们强烈抵抗,费了很大的功夫辽国才占领了燕云地区。
那个阶段,辽国的汉化程度很有限;不懂得如何治理汉地,因此燕云地区先后爆发了几次起义;希望南方的中原王朝北伐,但中原各国相互内斗;根本就没有精力理会燕云地区。
辽国高层发现燕云地区的汉人众多,契丹人的数量很少根本无法有效对燕云地区进行控制;便就层推行了移民政策,把燕云地区的部分汉人迁移到辽国的腹地;同时把契丹人迁往燕云地区。
在辽国的统治下,燕云地区的汉人开始受北方文化的影响;自己的身份正在出现潜移默化的变化。
后周世宗柴荣曾经进行北伐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这一时期燕云地区的汉人还是心向中原;出现了箪食壶浆迎王师的情况。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后周和北宋的几次努力均没有成功;此时辽国也在逐步汉化,开始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自己的制度。
辽国萧太后执政前在辽国法律中汉人和契丹人是不平等的,萧太后上台后如果契丹人杀了汉人需要偿命。
从这些政策开始,燕云地区的汉人逐步发现辽国开始尊重自己;对辽国的排斥感越来越低。
南方的宋朝经常利用同民族的关系煽动燕云地区的汉人,辽国高层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减免燕云地区的赋税,汉人在各方面享受与契丹人同等的待遇。
辽国的赋税确实比宋朝低了很多,因此不但燕云地区的汉人没有南逃;反而出现宋朝边民北逃的情况。
宋朝边境经常出现一个村庄的边民集体逃往辽国,辽国会划入耕地供边民使用;同时减免1到3年不等的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