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珣这样的处事态度丝毫没能影响到越国公府里的其他人,而在文武百官着急上火的时候,那个曾经供出画像上的人出入过四王爷府的衙役死了。
宣和帝知道此事之后,果然勃然大怒。
待问及死因,听说衙役是被噎死的之后,宣和帝原先已经翘起来的眉毛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
“就这么巧”宣和帝下意识就皱起了眉头。
宣和帝虽是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把这整件事全权交给刑部尚书和怀阳府尹处理。但他毕竟是皇帝,掌控欲极强,说了全权交给他们处理,但自己却是不可能完全不闻不问的。
事情与皇子有关,刑部就算有宣和帝的口谕,可如果有了什么新线索,还是需要进宫像宣和帝汇报的。
宫里还有大皇子和皇长孙在,这么两个大活人,宣和帝不可能将他们视若无物。
每见到他们一次,宣和帝都会禁不住想起,自己的这个大儿子和长孙才刚刚被人刺杀。而时至今日,刑部和怀阳府尹都还没有抓到幕后主使。
这也是一开始,大皇子为什么冒着伤口崩裂的痛楚,也非要在宣和帝面前演一出苦肉计的原因。
如果不经常让宣和帝瞧见,他又受了这么重的伤,有段时间不能上朝,不能到衙门去那等到他伤好了,这个朝堂之上,宣和帝的心中,恐怕早就已经没有了他的位置了。
几位皇子日日生活在阴谋之中,对于阴谋论什么的,更是信手拈来。
拉了个老二就算了,这次把老四也拽下去那下次呢是不是就轮到自己了
本来还打算按兵不动的几个皇子这下全都坐不住了,就算有幕僚的劝告,叫他们沉住气,但也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把脏水往自己身上泼。
皇子们暗地里各自商量对策,各有思量,却首先想到的也与宣和帝一样,将幕后黑手先揪出来。
然而,最初的那两个幕后黑手大概根本没想到,竟然有人会顺着他们行刺的事继续往下布局。
现在衙役死了,不单单是宣和帝,就连其他人也觉得这件事未免也太过凑巧了。
墨珣既不觉得出乎意料,也不觉得是巧合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一个很好的扳倒竞争对手的机会。
这样的一个机会摆在眼前,有野心的皇子若是不能牢牢抓住,那才真叫出乎意料呢。
因为那两个衙役勉强能算作是证人,所以等到刑部尚书与怀阳府尹将此事向宣和帝汇报了之后,两个衙役便由刑部的人押送着,进了刑部大牢。这会儿,人死了,也正是死在了刑部大牢里。
宣和帝开口问话,刑部尚书只能硬着头皮答道“确是如此,仵作已经验过尸了,是被鸡骨头噎死的。”
“鸡骨头”宣和帝沉吟片刻,而后便冷笑道“朕倒是不知道你们刑部的犯人伙食这般好。”
刑部尚书被宣和帝说得有些抬不起头来。他这会儿在脑子里还在思考着,该怎么回答宣和帝的话才不会引来宣和帝的怒火。
“启禀皇上,这两人本就不是犯人,在刑部大牢之中也主要是为了保护他们的性命”
话是这么说,但刑部尚书心里想着的却并非如此。
在刑部尚书看来,那个衙役,就算不是被鸡骨头噎死,也有可能被馒头、包子噎死。就算是只给他吃糠咽菜,叫他喝水,那也很有可能会被呛死。
刑部尚书自己都不相信这件事,这件事只是一个单纯的巧合。所以当宣和帝问起的时候,他也有些不知该怎么答才好。
“那只鸡,也是衙役家中派人送进来的。”刑部尚书知道衙役死了的时候,也是赶紧命人着手调查。鸡肉只吃了一半,不管怎么样验都没有毒。而几个仵作协同验尸,又说衙役只是被骨头卡住了喉咙,错过了最佳的施救时机,这才身亡的。
这烤鸡,也是衙役自己托了人出去叫他夫郎送进来的。
查来查去,也就只能说是那个衙役自己倒霉了。
“鸡肉查验过了”宣和帝还是不信,“尸身也验过了确确实实是噎死的”
刑部尚书重重地点了个头,“都验过了,从仵作的记录,和验尸官呈上来的报告来看,确确实实是噎死的。”
宣和帝黑着一张脸,沉声问“那另一个呢也死了”
“这倒没有。”也正是因为如此,刑部尚书才觉得这件事这个尚有商量的余地。如果是两个人一起死了,那皇上发起怒来,定是两倍。现在只死了一个,那就还有一个可以兜着。
果不其然,宣和帝只是意味不明地“嗯”了一声,倒还真叫人听不出喜怒。
刑部尚书趁着宣和帝安静思考的这么个空档,也在想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没死的那个衙役只说在盯梢的时候见到过那个人,可死了的那个却直接就说这个人出入过四王爷府
因为有了这么个人证,刑部也才向宣和帝汇报,得以进入四王爷府调查。
现在调查完了,四王爷府里根本没有画像上的那个人,也没发现“钩吻”、“见血封喉”或者其他可疑的物件。然后,衙役就死了
刑部尚书想着,这是不是意味着衙役是被别人买通来陷害四王爷的
但这个说不过去吧
除非四王爷早有防备,否则,幕后之人定会在四王爷府中再安排别的东西,好叫刑部搜查“杀人凶手”的时候一并查出来才是。
这什么都没搜到是真没搜到,还是他们漏了什么
就在刑部尚书还在思考的时候,宣和帝忽然开口问了一句,“对于此事,于爱卿怎么看”
刑部尚书心里是有考量的,只是,事情涉及到了皇子,他哪敢将自己心中的那点儿想法拿出来跟宣和帝说
原先,宣和帝并没有问,而刑部尚书与怀阳府尹两人也不过是将自己所查到的事写成了卷宗交给了宣和帝查阅,现在宣和帝问了,刑部尚书再装傻可就不行了。
从刑部和怀阳府开始负责大皇子遇刺一案开始,他就已经深陷其中了,此时,想要抽身,也已经迟了。
这么想着,刑部尚书立刻直言不讳起来。
“禀皇上,臣以为此事恐怕是有人想要破坏几个皇子之间的关系。”刑部尚书打定了主意之后,自然不再像之前那样担惊受怕。“先是大皇子遇刺,而后是查到畅贵君,牵连了二皇子,现在又把四皇子扯了进来”
宣和帝抬手,制止了刑部尚书的话,“你的意思是,畅贵君也是遭人陷害”
“”刑部尚书一怔,定了定神继续道“臣是觉得,证据不足。”
畅贵君是否是遭人陷害的,刑部尚书哪里知道他只知道,仅仅凭着手头的那些证据,要定畅贵君的罪还是太牵强了。
然而,牵强与否,还不是宣和帝一人说了算宣和帝觉得牵强,那畅贵君顶多就是嫌疑在身;宣和帝如果觉得这些证据足够了,那畅贵君不就被打入冷宫了嘛
宣和帝不痛不痒地“哦”了一声,倒叫刑部尚书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个答案,宣和帝是否满意。
许久,宣和帝才喊了一句,“霜扬。”
刑部尚书立刻打起精神来应对,“臣在。”
“朕可以信你吗”宣和帝这样一句话,真可谓是气息绵长,话语之中尽是怅然。仿佛已经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束手无策了一般。
刑部尚书立刻跪了下去,“臣誓死效忠皇上。”
宣和帝没有叫刑部尚书起来,只是双瞳没有焦距地将视线落在了他的身上。也不知究竟是在看他呢,还是在想其他的事情。
“既然如此”就在刑部尚书以为宣和帝又晕倒了的时候,宣和帝开腔了,“朕赐你尚方宝剑一柄,从今日起,就全然按照你的想法去查吧。”
刑部尚书叩首谢恩的时候,眼中满是苦笑。
难怪皇上会这么问,他是想让自己把所有的皇子都得罪个精光啊
“谢皇上隆恩,臣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去吧,去吧。”
刚才,宣和帝一直在想,自己究竟是要将这件事就此掩盖过去,还是要继续查。
若是按照他以前的性子,定是要将幕后元凶缉拿归案的。但现在,事情已经脱离了掌控,渐渐将所有人都拉到了一起。
宣和帝身子怀疑,衙役的死亡不是重点,甚至可能是另一件事的开端。
但是,事情闹得这么大,不说是怀阳的百姓在看,就是大周的臣民也在看。这件事不给出一个圆满的交代,日后,皇家在百姓心中恐怕就再没有威慑力了。
而皇贵君自从与四皇子打过了照面之后,心里就一直有一个疙瘩。
四皇子把话说得很是直白,他虽然只说了自己是怀疑,却并没有提到自己要对大皇子做什么。
皇贵君只是张口喝止了他,令他不要再说,但却也不敢开口,让他不要提防大皇子。
如果可以,皇贵君是真的想拉着四皇子耳提面命,让他小心他大哥。
可是,两个都是他的儿子
他被夹在中间,真是一句多余的话都说不出来。
劝了老大,老大觉得他偏心老四。劝了老四,老四觉得他偏袒老大
皇贵君不敢去向大皇子求证,因为他一开口,不管怎么问,都会让大皇子以为自己是在为四皇子出头。
皇贵君一个人想了许久,只觉得这件事,他真的不能问,也不能找别人商议。否则,万一传到了外头去,那就成了他这个当父后的,在疑心自己的儿子了。
由父后亲口说出来话,比什么都更为严厉。
皇贵君不禁想起,之前大皇子对他说的那样一番话他心重的天平已经逐渐向四皇子那边偏了。
还有畅贵君
畅贵君的事,并没有明确说是大皇子所为,一切也不过都是皇贵君自己的猜测,但这会儿,他的心里着实难安得很。
锦硕王能反应这么快地将畅贵君拖下水,难保他后续没有别的手段。
更何况,刑部查到的,行刺的人有两拨,那么,不论锦硕王是为了报仇还是什么,都必定有两手准备。
一手对准畅贵君和二皇子,另一手怎么就不能瞄准了四皇子呢
皇贵君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大儿子竟然想方设法想要除掉小儿子一双手就立刻轻轻颤了起来。
“要变天了。”越国公喃喃自语。
这话之前林醉也说过一次,当时墨珣应了一句“早就变了”,现在也是一样的话。
“早在皇上用活人炼丹起,大周的天就已经变了。”墨珣阐述了一个事实。
越国公大概是没想到墨珣会这么应,看向墨珣的眼里还有些许仲怔。
墨珣口中的这个“天”,既指政局,也指宣和帝。
在墨珣眼中,从宣和帝罔顾人伦,以活人炼丹开始,这个“天”就已经变了。
越国公对宣和帝还有期待,自然也就不会往墨珣所说的这个方面去想。他心里想着的,自是与其他的朝臣想得一样,只当是几个皇子的问题。
墨珣虽然不打算怎么劝越国公,让越国公与自己想法一致,但时常给他灌输一点自己的想法也是可以的。
越国公看着似乎是想出言反驳墨珣,但好半天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