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第 432 章

大月氏的族长此时才知道格尔齐的做法是正确的,但却又拉不下脸来跟自己的儿子道歉,只能当作这件事没发生过,也不再多提。

如边关守将所言,雅砻人生在草原,长在草原,大周的将士几乎没有踏足过这片领土,而雅砻一旦舍弃了他们的国都,逃到远处,叫大周的将士如何找得到

墨珣本就搞不懂牵复帝让自己留下来“追击”,是得追到什么程度。就算真的急着回京,却也不敢这么妄自离开。

如果他现在收兵,回了京,到时候却发现牵复帝要的不止这样,那他岂不是擅离职守了

墨珣不愿意冒这个险,他这次是在边关露了脸了,但如果妨碍到朝中某些人的利益,他们可不管自己之前立了什么功,只会一口咬定自己擅离职守。

除非牵复帝愿意开口保自己。

墨珣不愿意去赌这个可能性,干脆就领三百精兵在草原上寻自己之前在雅砻军营见过的那几个部落。

不拘找到哪个部落,只要能给大周的士兵带路就行。

大周现在已经在做之前允诺过这些部落的事了,在这个时候,但凡脑子正常点的,都不会跟大周的人过不去。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墨珣还是多带了点儿人手,用以彰显大周的强大。

又过了小半个月,墨珣领着三百精兵抵达大月氏。

大月氏的族长亲自出来迎接,但因为他说大周话口音太重,墨珣实在难以理解,只能由口音稍微轻一点的格尔齐来转述。

墨珣本来就不是使臣,也不是来跟他们大月氏联络感情的,直接就把自己此行的目的说了出来。

大月氏的族长这一次是亲耳从大周的这个官员口中听到了“诨右图已死”,一直提着的心也才放下。对于墨珣所说,需要一个领路人,族长表示很荣幸大周能想起大月氏,并表示一定会派一个熟悉地形的人带路。

“我去,我可以带路”格尔齐听完了墨珣的诉求之后,立刻表示他对这片草原十分熟悉,可以为大周将士们领路。

墨珣是无所谓他们大月氏出谁,反正只要能带他们找到雅砻人就行。现在格尔齐主动站出来,而他们族长似乎也并不反对

“既然格尔齐愿意带路,那事不宜迟,请尽快收拾行装跟我们走吧。”

等到格尔齐骑上马跟着墨珣墨珣离开大月氏之后,这才问起了墨珣,大周是怎么把诨右图杀了的。

格尔齐的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墨珣身边精兵的回答。

大周边关的将士这段时日一直跟着墨珣四处追击雅砻,对墨珣的敬佩更是与日俱增。现在听到格尔齐这么问,自然要在格尔齐面前狠狠地夸耀墨珣一番。

边关的这些将士跟墨珣之前碰到过的人不一样。

墨珣以往碰到的那些夸他的人,都比较含蓄,就算偶有外露,那也是夸个几句就完了的。绝不会像这些边关将士一样,一见到自己就毕恭毕敬,两眼放光。更夸张的是,他们一旦说起墨珣的事,那简直比说自己的事还热络,就是墨珣出去打个水,他们也要夸墨珣一句“勤快”

墨珣这段时日,脸皮都已经被他们给夸厚了。

格尔齐此时才知道,原来墨珣就是那个大周的“神射手”

早前,雅砻安插在大周军营的细作就倒有给雅砻传递消息,只是没有将这个“神射手”的身份传到雅砻来。

不过

“你们大周到底有几个神射手”格尔齐是真的挺好奇的。

格尔齐还记得那个时候,诨右图大言不惭地对他们说“大周的神射手已经中了毒,昏迷不醒了,雅砻联军很快就能把大周打得屁滚尿流”。

墨珣还没张口,便又有精兵为格尔齐解答,“像墨大人这样的俊才,自然是世间罕有,只此一个”

墨珣行吧。

格尔齐并不觉得大周士兵的态度奇怪,如果他们部落有这种能人,那在部落里当然也是受人敬仰的。他们族人表现得说不定比这些大周士兵还夸张呢

格尔齐一开始是没往墨珣身上想的,但在听完了大周士兵的话之后,他似乎也不觉得意外。“没想到竟然是墨大人,真是久仰大名”

格尔齐的问题很多,大都是一些已经发生过了的事,墨珣听了听,倒没听出有什么语言陷阱,或者刺探军情之类的,大都是围绕着自己在发问。

只是,墨珣回答的次数屈指可数。

倒不是因为墨珣不想答,而是他身边的士兵一旦吹嘘起墨大人来,那是一点都不带喘的,往往墨珣刚要开口,士兵就已经把他们对墨珣那犹如滔滔江水般的敬仰之情全都转换成朴实无华的语言,说出来了。

要不是墨珣最近已经听惯了,恐怕这会儿脸上早就发烫了。

格尔齐从大周士兵那里听了墨珣的事迹,知道就连诨右图与他的那两个儿子都是被墨珣射杀的,看向的墨珣的眼神也变得亮闪闪的了。

“这次我带人回到大月氏,我父亲,就是族长,还骂了我一顿。这段时间,我们族人提心吊胆,就担心雅砻会来报复我们。”

“他们没机会了。”墨珣心里其实是觉得牵复帝就只是想让他把雅砻打怕,让他们以后不敢对大周有不臣之心。但墨珣琢磨了一下,觉得还是得打死老虎才行。

墨珣不愿意跟边关的将士抢功,但心里却是急着回京,所以才会频繁参与战事。

而大周的将领并非无能之辈,否则也不可能在雅砻的攻势下守住玉门关不让雅砻踏入关内一步了。

大多数时候,墨珣都是跟几个将领商议,而后由将领领兵出征,他自己则随军前行。

两个月后,墨珣赶在怀阳落下第一场大雪时回了京。

而此时,世上已再无“雅砻”。

墨珣原先就只是个文官,率领的也都只是边关的将士,此番回京,自然不可能带着边关的将士进京。不过好在牵复帝回京之前,曾给墨珣留下一小部分的禁卫军。

墨珣归心似箭,一路策马向东,却并没有在驿站休息,而是带着战报赶回了怀阳。

边关将士已经给皇上写了奏折,但是这个快报竟是没有墨珣他们一行的速度快。等墨珣他们抵达怀阳城门口时,边关将士的奏折竟才刚刚进了昌州。

到了怀阳城门处时,墨珣停了下来,刚要下马,就被禁卫军制止了,“墨大人不用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