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罢,禁卫军们纷纷掏出腰牌,让守城的士兵查验。
“这位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墨珣,墨大人。而旁边那位是越国公府上的侍卫。我等从边关归来,此时身负战报,急着要进宫面圣。”
守城的士兵见到禁卫军倒也并不奇怪,更何况墨大人留在边关追击雅砻残兵的事本来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大周。现在见到墨大人回来,几个士兵一边检查禁卫军的腰牌,一边偷偷打量坐在高马上的墨大人。
墨珣觉察到视线,随意朝着他们扫了一眼,倒也没说什么。
然而,士兵们却都被墨珣这一眼吓住,竟是不敢再看,赶忙低头检查腰牌,放人进城。
等到一行人离开城门,士兵们才惊叹道“原来这就是能拉开震天弓的墨大人,三箭定边关,果然名不虚传。”
这周身的凛然之气,简直让人不敢直视。
此时,墨珣已经驾了马往宫门处去了,却也没错过周围百姓提到的什么“三箭定边关”。
墨珣一听这夸张的说法,就知道京中肯定已经有了他的传闻,就是不知道是从谁的口中,竟是能传出“三箭”,明明是七八1九十箭
不过算了,随他们说吧。
“丁大哥,你先回国公府为我报个平安吧。”墨珣身负战报,身边又都是禁卫军,就算再想回越国公府,那也得先进宫把战报呈给皇上才行。
“是。”丁成英答应下来,这就勒转了马头往越国公府的方向去了。
有禁卫军在,墨珣连进宫都费不了多少事。
牵复帝得知墨珣进了宫,立刻将人召到御书房议事。
而墨珣一路风尘仆仆,却难掩其华,此时面对牵复帝,竟是神采飞扬。
“臣幸不辱命”墨珣一见牵复帝,立刻下拜。
牵复帝自御驾亲征之后,已与墨珣有了袍泽之情,此时见墨珣下拜,赶忙将人托起,“墨爱卿免礼爱卿功不可没”
“为陛下分忧实乃臣之本分。”墨珣与牵复帝寒暄过后,见牵复帝似乎没有要再夸自己的意思,赶忙将战报呈给牵复帝。
牵复帝接过,却没有直接打开看,而是笑道“墨爱卿回京竟是与八百里急报一个速度。”
墨珣一怔,一时也搞不清牵复帝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是嫌回京太快了
这有什么可嫌的
“墨爱卿,坐。”牵复帝走到里间,直接就坐在榻上,示意墨珣坐在小炕几的另一侧。
“谢皇上。”墨珣边思考着,边顺着牵复帝的话坐下。
然而,在墨珣还没想明白的时候,就又听到牵复帝说“墨爱卿当真是惊才绝艳有卿如此,实乃朕之幸事”
“臣惭愧,实在当不得陛下如此厚爱。”墨珣没想到牵复帝又开始夸他了,但却还是谨记君臣有别,赶忙自谦一番。
“当得起,当得起”牵复帝满脸的笑意,“你若担不起,还有谁能担得起”
墨珣被牵复帝夸得一时语塞,随后反过来开始夸牵复帝。“是皇上御驾亲征鼓舞了大周将士的士气,才使得臣领军时,将士们奋勇杀敌,视死如归。”
两人互相夸耀了对方一番,直把牵复帝夸得眉开眼笑,君臣尽欢,这才又说起了别的。
“先前,朕允诺你的郡公一爵已交由宗正寺办妥了,圣旨在三个月前就已经到在越国公府了。”
牵复帝你现在已经是正二品的郡公了。
“臣多谢皇上”
墨珣赶忙起身,又要叩拜谢恩,却再一次被牵复帝拉住。“免礼免礼,快坐下说话。”
牵复帝此时不看战报,只想听墨珣描述一下他离开边关之后发生的事如何射杀诨右图,又是如何剿灭雅砻残兵这些。
墨珣已经将这些都写在了战报里,可牵复帝偏偏不看,只想让墨珣这个当事人口述一番。
然而,墨珣并不是一个很会渲染气氛的人,只干巴巴地照着战报里的内容又复述了一遍。
岂料,牵复帝非但没有嫌弃,反而觉得墨珣实诚得很。
一张嘴能说会道,说得天花乱坠那又如何
倒不如像墨珣这样,能做实事,能为他分忧。
牵复帝听罢,重重地点了头,“朕竟是没想到,皇考与父皇穷其一生都没能完成的事,竟叫朕完成了”
墨珣听出了牵复帝语气中的怅然,紧接了一句,“皇上圣明”
牵复帝的怅然也只存在了一瞬,而后便十分亲近地将手肘搭在炕几上,朝着墨珣探了探身子,“今日,墨爱卿凯旋而归,朕今晚在保和殿设庆功宴,为卿接风洗尘,为墨爱卿庆功届时你我君臣同庆祝我大周万古长青”
墨珣自然不会拒绝,赶忙点头称“是”。
牵复帝又听墨珣说起了边关的部落对大周的敬仰之情,并传达了那些部落想要进京朝拜的意愿。
不过,与那些关外部落交接之类的事并不归墨珣管,墨珣不过是随口一提罢了。
因为,他怎么看都觉得牵复帝似乎还想留他,却又跟他没什么话聊,便也只能自己搜肠刮肚想些话题。
御书房再次静了下来,牵复帝脸上的笑意却始终还在,“如此,墨爱卿先回去休息,等到酉时带上亲眷进宫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