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娘虽不舍清河县这宅子,也知女儿虑的是,走晚了,恐还有大祸临门,忙匆匆收拾了细软,留了个婆子看门,母女俩连夜便出了清河县,往外省去了,这一去却伶仃无靠,后落个凄凉下场。
这些是后话且按下不表,再说梅鹤鸣,转回席间,被周存守几个扯住打量半晌道:“哥,今儿可是府上吃酒,半道上,这主家却不见了影儿儿,至这会儿才回来,等虽是客,情份却跟兄弟同,不好挑个慢待,却要跟兄弟说说,哥这刚去的时候穿的是件织锦缎的袍子,这会儿功夫,怎换成件鸦青的了,且去时脸色尚有些不虞,如今归来,却顺心顺意,一副欢喜模样儿,却是为何,难不成是,推说内宅有事,却回去跟新嫂子温存缠磨去了,若哥不说个清楚明白也可,且跟们每吃一巡酒来,也算个陪情。”
周存守几句话说的众哄笑不止,都道:“说的很是。”梅鹤鸣无奈,只得让下挨个斟了酒来,依次陪着他们吃了一巡,才算了了,却连吃下了几大盏去,一时散了席,送这些出了庄子,便觉有些酒气上头,脚下虚浮。
随喜儿一见这是吃醉了,忙扶着去了后面,梅鹤鸣进了逢春阁里,却见宛娘已起了身,正外间炕上就着灯亮做针线,上身穿了件家常藕色对襟儿袄,下面翠蓝的裙儿,满头青丝,挽了一个挑心髻,捧云鬓上,插着自己与她的那支碧玉莲头簪,除此更无旁的簪环首饰,只耳下垂着两只翠头坠儿,坐里,十指芊芊,捻针挑线,一副家常妇的模样儿。
外头起了秋风,呼呼的从窗边刮过去,屋里佳如玉,一灯如豆,却令梅鹤鸣酒气散了不少,只觉有些暖丝丝的东西从心里透出来,扶着碧纱隔扇的门框,瞧了半晌。
直到宛娘抬头瞧见他,才笑着走将进来,坐与宛娘身边,探头过去,去瞧她手里的针线活计。
宛娘原是闲的无事,便让吴婆子寻了针线来,想做些自己贴身的东西,梅鹤鸣让备下的衣裳,自然都是不差的,外头的衣裳还罢了,里头的小衣,抹胸,肚兜,亵裤等物,多是些香艳花色,宛娘不大喜欢,便想自己做件素些的穿,也省得总勾起梅鹤鸣道y兴。虽如今无奈,却能避则避最好。
因她吩咐下要极素净的,吴婆子便给她寻来一块雪缎来,宛娘比着裁了,包了边儿,缀上系带儿,又觉白花花半点儿花色全无,太过素了些,便画了个绣样儿,想上头绣一支梅花做点缀。
这才绣了个开头,不想就被梅鹤鸣瞧见,毕竟是贴身之物,手一捏团了团,便要藏起来。
被梅鹤鸣笑着扯住,拿过去,端详半晌儿,只见却是个肚兜,雪缎上这支梅虽简单却画的极有风骨,只绣成了一朵梅花,却丝细如发,针脚平整,便问:“这是画的?”
宛娘抿着唇只不理他,梅鹤鸣不免笑道:“教认个字如此难,倒是会画这些,针指更是极好……”说着搂着亲了一口道:“何时宛娘也给爷做个物件来,爷必随身带着,日日不离,如何?”
宛娘嗅到他唇间酒气,皱皱眉推开他,梅鹤鸣不禁笑道:“还不是为了,被那几个拉着狠惯了些酒下去,却嫌起爷来……”便要醒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