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梦龙补充:“还有一招,就是让那些缙绅看到比侵占田地能够获得更多利益的投资途径,让他们对田地失去兴趣!”
方逸之和张桐齐声问:“你有何良策?”
杨梦龙往远处高高的烟囱一指:“方法我已经告诉你们了啊,就是办工厂!你看我和程骥公子办的炼铁厂、磷肥厂、硫酸厂、土豆加工厂等等这些工厂,多赚钱啊!炼铁厂磷肥厂还没有盈利我就不说了,光是那个土豆加工厂…”
程骥笑吟吟的说:“去年在下聘用一千六百余人,将土豆加工成土豆面出售,盈利过十万。现在已经有不少于十位富商提出要与在下合作加工土豆,每石的加工费是一钱五到两钱之间。在下虽然已经将土豆加工厂的规模扩大了数倍,但是土豆产量实在太高了,再扩大数倍也忙不过来,少说也有一半土豆得请别人帮忙加工。”
舞阳卫今年种了八万亩土豆,如果按照去年平均亩产二十石的产量算,八万亩,就是一百六十万石了。就算杨梦龙还要留下二十万石自己吃,那也是一百四十万石,分流出一半来,就是七十万石了。每石一钱五到两钱的加工费,刨去所有成本,这一桩生意下来能赚到的利润少说也
有数万两之多,确实比种田强太多了,最重要的是,冬季还有一季土豆,两季算起来,该赚多少钱了?也难怪会有那么多缙绅卖掉了田地筹办土豆加工厂————有钱不赚,你傻啊?
方逸之还是有点犯难:“兴办工厂这种事情谁也没有做过,有违祖制啊…”
千百年来,中国人都是守着十几亩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小农经济早已深入国人的灵魂,让他们去兴办工厂,确实有点为难。
张桐想得更现实一些:“兴办工厂好是好,可是…谁知道办什么工厂赚钱,办什么工厂不赚钱啊?如果办的工厂不赚钱,工人没饭吃不说,还荒废了农耕,这责任谁背得起!”
杨梦龙鼓起眼珠骂:“你白痴啊?你不会让他们自己去办?办什么工厂赚钱,办什么工厂不赚钱,他们自己弄
清楚了再动手,你操啥心?只管把凯子们钓过来,给他们圈一块没有耕种价值的地皮让他们建厂房,然后朝工厂收税收管理费收垃圾处理费神马的就行了!”他用手指划了个大圈,比出大饼状:“兴办工厂有很多好处。首先,要建厂房,得有地皮吧?得要砖吧?得要瓦吧?得有木料吧?得有人才能把厂房建起来吧?这样一来,有地皮的人赚钱了,砖瓦作坊赚钱了,伐木工人赚钱了,本地的泥水匠也有一口饭吃了。如果工厂建得多,砖瓦作坊生意红火,肯定得招更多的人才忙得过来的,那等于是将富余的劳动力吸纳一空了。最后,那么多工厂,总得交税吧?工厂办得越多,赚的钱越多,官府能征到的税就越多。这样一来,办厂的人赚钱了,没有田地的老百姓有饭吃了,官府收到的税也多了,这不是皆大欢喜嘛!”想了想,又补充:“跑去打工的人多了,长工短工也就不好招了,就算能招到,佣金肯定要大幅提升的,这样一来,种田的收益就薄了很多,相信会有不少地主对种田失去兴趣,将田地卖掉去办厂的,这样一来,不就有更多老百姓有田种了?说到底还是蛋糕大小的问题,现在的蛋糕太小了,就算全给一个人吃都不够塞牙缝的,但如果将它做大十倍,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