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文斗亦激烈

蒯良针对各国士子频繁涌向洛阳的情况,提出了创办书院。因为在当初,襄阳有一个鹿门书院,各地优秀的学子全部涌到荆州。

而现在,虽然各国的新书不多,但要是集中起来,就是数百本,这个数量是非常可观的,以此为基础,创办一个书院,难道还不能吸引各地的学子吗?最起码本地的学子就不会外流了。

“雄武皇帝的工部,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也应该效仿,成立一个工部。”在书院的问题讨论完之后,司马懿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工部好成立,只是在哪儿去找像马钧这样出色的工部尚书?”蒯良提出了问题的关键,没有一个合格的工部尚书,那成立的工部只是一个空架子,毫无用处。

“这个我有办法。”诸葛亮笑着说,“工部尚书的人选,二位不必发愁。”

“孔明有何办法,快快道来!”司马懿急切的问。

“我岳父黄承彦先生,曾经研读过《墨子》,对各种奇异之物的制作,都很感兴趣,而且熟练掌握了许多技能。拙荆月英也学会了不少,由他们二人牵头,我们再从各个

作坊中招集一些匠工,应该可以制作出想要的东西。”

“太好了!”司马懿和蒯良同时高兴的说。

一个月之后,五国共同筹建的第一个书院鹿门书院成立了,而且书院之中一次性投入了二百本新书,吸引了许多学子。

之所以叫鹿门书院,就是为了借助当年庞德公鹿门书院的名气。而这个鹿门书院并不在当时的鹿门山上,因为那里地方太小了,而是在襄阳城中。关于地方的选定,他们三人也商讨了很长时间,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他们对守住北方,一直没有信心,而且三人一致认为,最终和新汉雄武皇帝的决死一战,应该在荆州和江东一带。所以他们早早的便在这里做准备,储存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