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自费建厂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571 字 10个月前

次日李旭一行登上了一艘英国海轮,前往天津。李旭站在轮船的甲板上,眺望着海天一色的远方。平静的海面上不时出现洋人的船只,更有一队英国兵舰耀武扬威地驶过,高大的巨幅风帆,巨大的桅杆上飘荡着米字旗。但是海面却没有看见大清国的战船,甚至连普通的帆船也没有!李旭叹了口气,国力孱弱以致如斯---空有大海却无战舰以致洋人任意驰骋…他更加坚定了建立强大海军的决心!

船到天津,李旭住了一晚便向京城进发。路过通州八里桥,李旭下了马车,当年战场依稀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故地重游,他久久地徘徊,凭吊当年牺牲的战友!

抵达京城后,李旭住进了东城距离紫禁城东华门不远的法华寺。主持听说大名鼎鼎的义勇伯进京面圣,将寺内最好的院落安顿义勇伯一行。小院古木参天,幽静异常,离法华寺大殿有段距离。晨钟暮鼓,梵音袅袅,李旭一觉醒来,在夏季的清晨漫步院中,呼吸着清冽的空气,心境十分祥和。他很满意这里的环境,难怪

外省官员进京都愿意住法华寺了!

进京的头天晚上,李旭就拜会了奕?。两人在奕?给李旭安排的接风洗尘的宴会上,谈笑甚欢。李旭说了筹建福州船厂的事情,请奕?大力支持。奕?也告诉了李旭闽浙总督继任的问题,暗示慈禧太后尚在犹豫,要李旭主动一点争取。

得知李旭已经到京等待陛见的消息,慈禧忽然有点想早点看见李旭的心情,她好奇地想知道这个一别数年的男人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很快朝廷就传下旨意,命李旭三日后听政觐见皇帝和太后。

紫禁城养心殿内熏香袅袅,十岁的同治帝坐在宽大的御案后,一身明黄服饰,心不在焉坐在皇帝宝座上,面色困顿。在他的身后是一道柔软的黄幔,两宫太后并肩而坐,垂帘听政。十几个军机大臣和各部尚书等满汉大臣在大殿内垂手低眼,飞鸟走兽的朝服在庄严的养心殿里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

随着一声传召,慈禧注视着李旭稳步走进大殿,她的心莫名其妙地颤抖了一下。数年不见,这个男人更加成熟稳重,一身簇新的朝服虽然宽大却掩饰不住他的玉树临风,一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神锐利有力带着不容亵渎的威严---死鬼,声音还是那么好听!

例行公事地三跪九叩走完过程,同治帝奶声奶气地慰问了一下李旭,然后就是大臣们汇报公事了。左宗棠奏折上报朝廷要求开办福州船政局,自造兵船战舰,建立水师以御外敌。奕?等人支持,认为买船终不是长远之计,还是自造为宜。

倭仁等保守派认为学习西洋之法造船不利教化百姓,且天朝上国应以王道之治宾服万邦,岂能倚强凌弱哉…李旭听得心里直骂昏聩!

奕?、倭仁两派各言利弊,争执不下。慈禧忽然问李旭的意见。李旭遂上前朗声道:“臣进京时特意绕海路而行,沿途只见洋夷船帆而未见大清片木!大清海域辽阔而无战船守护,尚有外患如何御敌?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