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总督左宗棠给李旭的信件中不仅谈到了当前的陕甘局势和情况,也向李旭提出了一些要求。首先就是义勇军派兵剿匪。左宗棠手下数万部队能打仗的也就只有他的楚军战斗力尚可,毕竟是和太平军捻军打过仗的老部队。其余那些陕甘绿营无一例外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部队---在左宗棠眼里那些绿营官兵连中看都勉强!
眼下左宗棠需要部队剿匪,李鸿章的淮军他是不想用的,那帮家伙比楚军好不了多少!只有军纪严明的义勇军才是他唯一看得上的部队,而且左宗棠想用义勇军还有一个好处---义勇军都是自成后勤体系,完全看不上那些杂牌绿营的粮饷供应,根本不必他人操心---这可省了他左宗棠不少粮饷啊!
左宗棠告诉李旭,他已经上报朝廷调用义勇军,只要派出数千义勇军就够用了。李旭回信同意,只要接到兵部调令,义勇军马上出动陕甘。
除了要兵,左宗棠还要人!他深感自己手下可用之人匮乏,能顶事的人才更是不多,而陕甘地域辽阔,西北更是地广人稀。平定回乱一事千头万绪,光是数万大军的粮饷筹办就是一个大麻烦,为此左宗棠决定请胡雪岩来帮办军务粮饷---当年胡雪岩在浙江可是帮左宗棠剿灭太平军保证后勤供应立下了大功,胡雪岩熟悉粮饷供应事务而且有办法解决粮饷筹措,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能力十分有信心!
光一个胡雪岩还不够,左宗棠还需要更多的人手,特别是那些了解乡村和熟悉乡村工作的人才。陕甘地方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才是彻底消除匪患,安定地方的根本。左宗棠自知自己没有搞经济建设的本事,干脆直接向李旭请求帮助---义勇侯手下能人多,搞经济不在话下!
左宗棠在信里直截了当告诉李旭,陕甘地方治理全部准备参照李旭在闽浙赣的模式处理,请李旭派人来在陕甘总督衙门名下建立官府治理架构并派人担任各厅局处的主官。经济建设也全部交给李旭安排,他左宗棠保证不干预并保证大力支持---一句话,名义上的陕甘总督是他左宗棠,实际治理统统交给李旭这个闽浙总督。左宗棠要集中精力剿匪和准备日后进军回疆---阿古柏占据新疆一事迟早要解决!
对于左宗棠的信任和直言不讳,李旭深感敬佩!同时也知道大西北这个烂摊子光靠一个左宗棠也确实难以有效应对。李旭不在乎替左宗棠治理陕甘实际上是为人作嫁,他更看重人心的影响力,派兵派人甚至出钱都可以,只要能进入西北立足就行。
但是,派谁去呢?李旭决定派一直从事农村工作的刘世光前往左宗棠那里负责开展西北农村工作,同时派沈思德去帮忙筹建各级官府幕僚机构。
李旭叫来刘世光、沈思德两人,告诉他们准备派他们去陕甘工作---刘世光要扎根陕甘,主管陕甘农村工作并且作为李旭在陕甘的代表,协调各方面的工
作;沈思德要帮助建立健全官府幕僚系统后再返回铁血会组织部长任上。
李旭交待从闽浙赣各厅局抽调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官员和干校毕业学生前往陕甘,以便尽快开展工作。另外要从陕甘招收干校学员,全面培养当地干部,为发展和巩固义勇军的势力奠定基础。
三十多岁的刘世光和沈思德正是心智身体最健全的时候,自然清楚义勇侯委以重任的含义,一致表态绝不辜负义勇侯的信任,一定搞好陕甘工作。
李旭满意俩人的态度和决心,又语重心长地告诉刘世光---陕甘地方工作农村是重头,不能控制农村就不能稳定局面。当地历经回乱,地广人稀,广大乡村破坏严重。这种情况既有利于义勇军惯常的农村工作也不利于农村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地结合当地情况开展工作,在有效控制农村的同时尽快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李旭特别强调政治工作必须和经济工作相结合,在充分使用强大的思想武器的同时,要尝试结合金钱的力量来推进政治工作和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