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接到朝廷旨意,愁眉苦脸---创办北洋水师的大笔经费朝廷只能给一部分,大头还要自己想办法啊!可怎么筹款呢?自己下辖的直隶可不是江南,虽然权势显赫但直隶可没有江南富庶,经济水平远远不如东南五省。他有点后悔没有早点象李旭那样狠抓经济建设,以致现在急等用钱却不能象东南五省那样轻松筹款。
数月后盛宣怀向他报告,李旭在东南五省公开发行一种叫报国公债的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向民间借钱---义勇军担保到期兑付!
李鸿章有点怀疑这公债筹款行不行啊?
盛宣怀苦笑道:“中堂大人,以义勇侯和义勇军的信誉为担保,利息又高,本利安全,民间都抢疯了!首批一亿元公债一抢而光,不仅东南五省抢着买公债,全国各地的有钱人都纷纷赶到东南五省各地银行抢购,没买到的还发牢骚,强烈要求义勇军的财政部再发行公债。中堂大人,不仅国内热捧义勇军的公债,就连那些洋人也纷纷抢购公债啊!照此情景。别说一个亿的公债,义勇侯就是发行十个亿的公债也没问题!”一番话说得李鸿章叹息不已。
远在江宁的李旭接到朝廷同意设立南洋水师的上谕后,非常高兴---总算可以明目张胆地大张旗鼓发展海军了!他立刻召来孙三官、周怀安等海军将领开会,宣布了南洋水师的正式番号,同时代表朝廷授予孙三官南洋水师提督的职衔,
授予周怀安南洋水师总兵职衔。当然,这只是对外的朝廷编制,实际上南洋水师的编制依然按照义勇军的规定执行。孙三官还是海军司令,周怀安依旧是舰队司令。
此时义勇军的海军部队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力。目前主要的生产基地是福州船厂和基隆船厂。其中福州船厂主要承担中小型舰船的设计制造,而基隆船厂是发展大型舰船的设计制造。
福州船厂经过多年的发展,设计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在远东数一数二。基隆船厂几乎就是美国史蒂文森船厂搬来的,设备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完全能够承担主力铁甲舰和铁甲巡洋舰的设计生产。而李旭交给基隆船厂的任务就是设计生产主力舰船,为海军的远洋作战奠定基础!
在建设和发展造船厂的同时,义勇军也十分重视舰船科技水平的发展。科学院成立后,史国良调整了舰船科研体系,将福州船舶研究所进一步合理规范。同时在台北建立一家新的台北船舶研究所,专门负责大型舰船的研发工作及其相关配套设计与开发。
这一切都保证了南洋水师逐步走向现代化、正规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