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一月上旬,甘肃总兵董福祥率部收复和田。至此,左宗棠所部历经数载终于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所有新疆失地,大清国再次控制了大西北的辽阔土地。
就在和田收复的当日,朝廷上谕到达江宁,褒奖战死沙场的吕亮及所有义
勇军官兵,追封吕亮为提督衔,世袭云骑尉。同日,义勇军总部宣布追赠吕亮为陆军中将衔,吕亮和所有牺牲在大西北的官兵供奉南昌义勇军忠烈祠。同日,李旭签署命令,原三师副师长王铁蛋升任三师师长,大校军衔;授予三师模范师称号,特许三师军旗加鹰头。
收复了新疆,如何善后成了当务之急。而且伊犁地区还在沙俄手中,要如何收回也是一个大问题---沙俄不比阿古柏这个中亚的小军阀,毕竟是横跨欧亚的老牌帝国,满清政府上下都深感棘手。另外阿古柏之子伯克胡里和白彦虎逃奔中亚后,就得到了沙俄的庇护,时常派兵骚扰新疆。为此,朝廷就新疆善后一事展开了讨论。
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大功臣,在世人眼里功成名就而且也获得了世人的普遍赞誉,自然不甘心伊犁还在外人手中。但是他很清楚俄国人的实力,断然拒绝了副帅金顺提议趁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大打出手的时机发兵进攻伊犁,趁虚武力夺取。
左宗棠认为当年沙俄进占伊犁时曾经照会大清国总理衙门称占领伊犁是为了“安定边疆秩序”,“只因回乱未靖,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服之后,当即交还”。但不料清军果真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城,被落了口实。左宗棠建议朝廷利用这个口实,强调俄方有归还许诺在先,所以要先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伊犁问题。
此时左宗棠已经被朝廷加封为二等恪靖侯,权威日重,在朝廷的说话分量俨然不同以往---对于这个“西北王”的意见,两宫太后和军机处大臣们不能不认真考虑。
同时,作为大清国外交总管的李鸿章也认为左宗棠的建议有可取之处,毕竟打仗不是好玩的事情,能不打最好!而且李鸿章也清楚左宗棠手下老湘军的实力,特别是有义勇军那等虎狼之师帮助,消灭俄国人在伊犁的那点子兵力还不跟玩似的!与其再让左宗棠一战收复伊犁而名声锦上添花,不如走外交渠道收复伊犁为好,若能成功起码有他李鸿章一份运筹帷幄的功劳啊!
左宗棠、李鸿章的意见统一了,朝廷内外的目光就移向了江宁---义勇侯可是为收复新疆出了不少力气,粮饷军火等后勤几乎全是义勇军的大力支持,论功行赏李旭当然是收复新疆的功臣之一了!为此朝廷也屡下上谕慰勉有加。
当下汉官封侯者三,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一等肃毅侯李鸿章;督办新疆事务钦差大臣、陕甘总督、二等恪靖侯左宗棠;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一等义勇侯李旭。此三人基本上代表了天下汉官的意见和态度,如果他们支持朝廷也就意味着天下太平了!
所以,左宗棠和李鸿章同意外交解决伊犁问题,那么在江宁的李旭的态度就很关键了,如果他也赞成外交解决,自然皆大欢喜。但是义勇侯如果不同意外交谈判呢?要知道义勇军在新疆可是有一支兵强马壮的部队,万一义勇军在伊犁和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