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载誉归来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769 字 11个月前

次日,李旭登舰回国。望着渐渐远去的下关码头和半山坡上渐渐变小的春帆楼,还有波涛万顷的海面,想到历史终被改写的现实,李旭不禁豪气干云诗兴大发,将后世历史上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的诗略加改动,随口吟道---“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剑锋遥指旌旗处,千古豪情过马关!”

两天后,李旭乘坐江西舰抵达了天津准备前往京城。从天津码头到紫禁城的一路上,京畿百姓远远见到义勇公的车驾无不跪拜于地,更有不少老百姓在道旁焚香磕头,人们的脸上是崇敬、畏惧和仰慕---当今天下无人不知义勇公的威名,也无人不知义勇公的盖世功绩。

李旭在缓缓行驶的小汽车里望着窗外那些习惯跪迎的百姓,心里微微一叹---不知道北方的百姓何时才能真正挺起腰杆扬眉吐气---这个国家打赢了一场国战却不知道何时才能打赢反封建的战争!

朝廷也特命礼部离城二十里迎接凯旋的义勇公,命奕劻率领王公大臣们前来接风洗尘,光绪帝还要离城十里亲迎---种种礼遇超出规制,也令人不由得想到功高震主这个不祥的词汇。

李旭并不在乎这些,照着场面规矩配合演戏。皇帝亲迎又如何?功高震主又怎样?义勇军两个师已经受命进驻天津和保定,谁敢拿李旭怎么样呢!

当李旭四平八稳地走进军机处,他能清楚地感觉到朝廷的大小臣僚无不小心翼翼地陪着笑脸---谁都明白义勇公现在是大清国的中流砥柱,当年的汉官三巨头唯一留存的实力派大佬,更是朝廷现下依靠的唯一靠山了!

可是如何封赏这盖世奇功呢?祖制汉官该得的荣誉头衔义勇公都有了除了封王别无所赏了!而义勇公指挥义勇军力挽狂澜保护了龙兴之地,就凭这个功劳也足以封王了。更何况还打败了日本保住了朝鲜藩属收回了琉球获得巨额赔偿等等丰功伟绩,不封王何以交待啊!

很快,朝廷明发上谕宣布加封义勇公为义勇王,太师,专授辅政大臣之职,虽不在朝廷中枢任职但一应军国政务俱有过问之权!义勇军有功官兵亦一体封赏加爵。

大清国立国两百多年,除了清初吴三桂等人封王外,再也没有汉人封王之事。现在李旭破了这个祖制,令天下惊叹不已。然而李旭却是心里冷笑---一个风雨飘摇的腐朽王朝除了几顶毫无价值的官帽还拿得出什么呢?

在京城例行公事完毕,李旭返回了江南。当他的专列缓缓停靠在江宁火车站,前来迎接义勇王的欢迎队伍顿时锣鼓喧天彩旗飘飘军乐大作鞭炮齐鸣…

李旭步下列车,和迎上前来的匡济民、赵向东等一干义勇军文武大员及两

江总督刘坤一等朝廷官员一一握手寒暄,人人脸上喜气洋洋。当李旭一行步出火车站准备登车时,火车站广场上数万群众人山人海,忽然一人大喊“万岁”,人群瞬间安静了一下,紧跟着无数的喉咙喊出了万岁---犹如山呼海啸一般响彻云霄!

从火车站到钟山脚下,沿途数十万江宁百姓没有人下跪迎接却都拼命呼喊“万岁”“义勇王万岁”“义勇军万岁”---每个人都发自内心的拼命呼喊,由衷希望他们心目中的偶像万岁!

第五卷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