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晚一步得知天子诏书,他也不好坐视不理。也派人送来了一份厚礼,足足一千两银子。顺带还送了两辆牛车,牛是官府管制的东西,每头牛都会登记造册,别说随意宰杀,就连春耕的时候,都规定了耕三天,必须休耕一天养牛。
饭桌上朱二哥就带了一双耳朵过来,除非有人问他问题,否则他眼观鼻,鼻观口一直沉默。就连可口的饭菜都没有动一筷子,认真揣摩这些官场老油条的谈话艺术。
桌上几个人都是第一次相见,却都聊得极为尽兴。话题接连不断,仿佛相知故交似的。
刘时敏这个三十多岁的太监不像其他太监那么阴柔,面相、气度都像一个武人。而言谈又谦逊,像一个满腹诗才的文人。
大明朝当太监的总共就那么几种人,一种是父母养活不了,一刀割了卖到宫里的,这种占大多数,不情不愿长
大后心里自然就有问题。自小和一大帮小宦官接受翰林院的进士们调教,往往都会成为大明二十四监里的中流砥柱。
第二种是长大后在社会上混不下去,自己割一刀进宫干苦力工作的,比如魏忠贤同学。赌博赌输了,输了妻女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刀将自己切了。
历史证明,魏忠贤同学的决定是英明的,他对大明朝还是有点作用的。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他把持朝政的时候,死死打压东林党,朝廷再穷还是有钱发军饷的。
就连崇祯皇帝临死前,都在感叹有魏忠贤同学在,他也不会沦落到这一步。感觉有点曹操兵败赤壁,感叹郭嘉的味道?
第三种太监比较命苦,是由罪犯充任的。有名的是三宝太监郑和,原来叫马三宝。明初发生回乱,平定后按规矩处理,成丁的斩杀,未成丁割了入宫。
和以上三种不同,刘时敏出身高,却自己把自己切了,心里自然没什么问题。不喜欢别人称呼他公公,喜欢以常人的态度和人打交道。
宫里宦官极多,能混出头称之为太监的也就那么一小撮人。没有儿子是他们最大的遗憾,所以太监们都会死收养一些顺眼的小宦官为自己门人,实际上寄托继承人的感
情。
这刘时敏是陈矩门人,朝野名声不错,此番又是天使。进士出身的代州知州毫无压力奉承刘时敏,而雁门所的千户更没有文人所谓的节操,加上刘时敏本就是卫所子弟出身,更是拍起马屁来一个接着一个。
朱二哥听了半天也将这刘时敏的过去大概听明白了,在后世他连陈矩都没听说过,更别说陈矩的门人刘时敏了。听的最多的就是曹化淳,雨化田、刘瑾、魏忠贤等等威震一时的大人物,马上该魏忠贤粉末登场,估计这个有好名声的刘时敏,会倒大霉。
刘时敏好奇打量了几眼朱二哥,在朱二哥手掌上看到了水泡,心中了然。决定回去给万历皇帝说说,说不好还能让皇帝高兴高兴。
现在皇帝缺的就是可靠的好消息,好消息才能让皇帝开怀,然后才能好好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