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儿,虚岁十三,实际上十二岁。父亲因家贫而投军,八年前战殁。只留下这孤儿寡母,昨夜雷声响彻,其母李氏往日里替过往行商洗衣为生,半夜收衣服时不幸遭到雷击。
今日谣言四起,说是李氏不守妇道,才有天谴加身。
以往李氏守寡有名,其父留下的二十亩地也能保住。如今名声因雷击而破裂,天还没亮,宗族长者就登门而来,借口天谴将王喜儿革除王家,二十亩田地、房屋地契也全被夺走。
这年头十两银子购买力还是挺足的,据说可以厮混娼馆两三月之久。明朝一斤六百克等于十六两,一两银子大约三十七克,所以别觉得一两银子少。
朱以溯担心儿子被骗,他以前没少听说这样卖身葬父,然后半路里应外合将行商之人坑害的事情。嘱咐赵期去看看,若事情是真实的,那就花十两银子给
朱弘昭买个婢女。
赵期整日抱着五百两银子,将近三十斤的份量。带着两名家丁过去,在一群人堆里直接掏了十两银子,让周围不断砍价的商人为止气苦。
公子的眼光还是不错的,赵期打量一眼鹅蛋脸,眉清目秀的王喜儿暗暗叨咕一声,带着两名家丁购买棺木,请人挖坟、作法,忙活了半日才将可怜的寡妇李氏埋葬。
期间花掉的自然是王喜儿的钱,同时还签了一份卖身契书,等到了山阴县再去官府办理正式的契书,将王喜儿的民籍换为奴籍。
要说明的一点是,这十两银子不管剩下多少,都是王喜儿的。如果将来她攒够一定的钱,就可以自赎。就像很多名妓,明明有钱自赎,却一直挂着教坊司的名头混日子。
这日傍晚山阴县的知县、县丞等人依旧没有出现,据说是不少靠近桑干河、贴山的地方遭了水灾需要处理。朱以溯父子等人只能继续等待,驿站烧毁,只
能花钱租个小院短住。
这驿站本就不在朝廷规划之内,而是这个小村位置比较好,往来南北客商都会经过这里。更重要的是,这里处在山阴县和雁门之间,从两地出发,到了这里,恰好就是傍晚,最适合落脚。
于是才有了这个驿站,专门服务过往行商,给县里带来一点收入。
夜里朱弘昭秉烛夜读,不时点头发出嘿嘿笑声。偶尔不动神色那眼睛瞟两眼王喜儿,心中算着,感觉还是亏了。
这本本地流传的手抄书里就讲着某个艳丽的小萝莉才卖了四两银子。王喜儿模样搁前世也就班花二等,哪比得上书中这名名留千古的绝色女子?
一身素服的王喜儿喜哀参半,也在一旁看书,看着《千字文》,她认的字不多,轻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坑一下,很快朱弘昭就会提示一声。
她哀的是母亲惨死,宗族冷血无情。为了地契可以污蔑她母亲的名节,着实让人冷血。但天谴一事,
就是左右邻坊有心为她出头,也要思量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