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锦衣卫要行动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681 字 10个月前

喜的是天无绝人之路,遇到了一个讲道理,为人祥和的主家。朱弘昭见她会写字,连卖身契都能写个七七八八,就索性让她读读书。婢女有文化,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公子,王敦盛公子特来拜见,携带酒食,说是要感谢公子救命之恩。”

赵期敲门而入,短短两日时间,赵期和家丁都改口,一致称呼朱弘昭为公子,算起来他可是货真价实的公子。而朱弘林则被称呼为少爷,总不能称其为大公子吧?

放下书,不着痕迹掩住,半露出‘瓶梅’二字,朱弘昭奇怪道:“这人一早离去,现在夜里又来,着实怪异。”

轻咳两声,赵期似乎发现了,低下头掩饰脸色变化,他又不能编排王敦盛,提醒道:“还请公子更衣整理发容,王公子乃是王阁老侄孙,不可轻慢。”

王敦盛是王家屏侄孙,这王家屏是军户出身进士

,为人正直,好实不务虚,很受张居正器重。张居正身亡,满朝官员在万历皇帝首肯下诋毁张居正,王家屏仗义直言。后来官居首辅,受不了万历皇帝,自己辞职不干,回了山阴县。

明朝军户出身进士不少,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二甲前二十来人可以调入翰林院担当庶吉士。庶吉士是什么?是明朝内阁后备,宰相的摇篮!

朱弘昭不知道,后人统计过,每届进士三百人,能进翰林院当庶吉士的只有三十来人。在明代一千多名庶吉士中,农户子弟六百二十人,军户子弟三百三十三人,匠户子弟三十七人。

明朝农户数是军户数的五倍,按比例来看,军户子弟简直堪称考霸。而紧跟其后的是匠户子弟,三十七个庶吉士虽少,但匠户数本来就少。就连盐户子弟,都出过十五个庶吉士,考试能力不低于农户子弟。

著名的军户阁老有李东阳、万安、刘吉、岳正、刘珝、翟銮、梁储、毛纪、高拱、张居正、沈鲤、赵志皋、王家屏、叶向高、方从哲等等,后期东林党登

台,掌控舆论,又因战乱,才使军户比例降低。

而且军户出身的阁老都有一个共同点,喜欢干实事。他们和大地主、大商人阶层没多少瓜葛。

收到赵期眼神,王喜儿恋恋不舍放下书,端着铜盆出去打水。

赵期担心朱弘昭年纪小,没听过山阴王家,就抓紧时间科普:“这山阴王家是太原王家支流…”

这是一句废话,天下王氏除了胡人易姓,赐姓外,其他的九成九出自太原王氏,妥妥的周王室姬姓血脉。

另一边,一日赶路,何冲带着一车雪盐回到代州城,一半给了当地管皇室矿业、马业的少监。太监称呼是宦官中成功人士专称,少监是后备太监。不过不在宫里的宦官,除了南京养老的镇守太监外,其他的都没啥前途。

四百斤雪盐当即就把这个孝敬少,生活算的是‘贫苦’的少监大人喂饱了。也不问这雪盐来路,对何冲所提的小小要求点头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