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计划是出兵五千骑,大同马军多,马也多,凑五千骑不是难题。但朱以溯在东路施政近两年,成果斐然,麾下军将装备、粮饷充足,士气高昂都想着去塞外捞一笔。当然了,当兵吃粮,朱以溯对他们好的简直如再生父母,此时不出力良心也过不去。
纷纷请战,就连卫所军步卒也能托关系借来马匹,于是骑卒数量大增,于是如何组建就成问题了。
本来朱以溯就是想袭击蒙古老巢狠狠打击蒙古,一来是他想要拿货真价实的军功给朝廷一个表示,给大明宗室涨涨脸面。二来是他已不满足东路参将这个职位,得知杨肇基要卸任后,他对大同镇总兵官的位置也眼热。
这次出征消息传递下去后,出关路卡严加把手,许进不许出。东路上下一派火热,人人不傻,都觉得偷袭老巢这种事情稳赚不赔。
结果最后一统计,再三遴选后大同东路此次出征能凑九千骑。
其中战兵体系两千骑,都是分批次由何冲一手操练出来的精锐,装备、士气是仅次于诸将家丁的部队。
两万卫所军能凑出四千骑,这些可以算作散骑,单兵骑术不成问题,但大规模骑战就缺乏必要配合。同时人手一副的皮甲也凑不齐,是装备最差的一批。
诸将家丁有千骑,战力最是强盛,装备也都是好到完爆蒙古的存在。
朱弘昭所部五十多教员,六百五十少年兵,这七百人足有五百杆甲式火铳。因为总兵杨肇基离职,宣府、大同总督崔景荣默许,刘时敏将总兵府标营、自己的卫队筛选后总共五百骑由家将刘行孝统率,归入朱弘昭所部。
这就八千骑,此外还有先前各边镇逃亡投奔朱以溯的战兵自备铠甲马匹,实际上都是逃亡时顺来的,搞笑的是东路哨卡对这批人当时采取默许的态度…
这批人凑了千骑,其中掺杂东路四遭马贼,战斗力不好说,不过军容真的很差,筛选两次,留下一千骑军以素有威望的延绥镇逃将,也就是一个把总官马少先为临时统领,率这批‘义兵’于军前效力。
此外安顿好尚无生活来源的五千户辽民投军热情高涨,但东路军兵出塞后防守力量还有盈余,根本用不上他们。朱以溯四丁抽一,编练民团三千以为后备,预防蒙古报复。
实际上是辽民日子也不好过,投军起码能吃饱肚子。
腊月二十八,一队散骑从塞口入新平堡,直入堡内参将府。
此时朱弘昭外罩大红色铜钉棉甲,身边跟随蓝色棉甲高尖头盔的杨御藩,土色棉甲刘行孝,再后跟着一众家将,顶着凌烈寒风伫立高台审视台下兵丁操演。
红色如火的棉甲很显眼,也很精神,当然,也是非常的骚包。战场上很容易成为明显的目标,但朱弘昭坚持赤色,原因就因为显目。
赵期苦劝,朱弘昭曾笑说是担心受伤流血也不会影响手下士气。
他估计很难受伤,站在那里让人拿弓射,只要不是射到脸上,就没啥大碍。他身上整整裹了三层丝衣,然后依次是牛皮甲,鱼鳞甲,最后再于外面罩一件成人宽大棉甲,整个将近三十五斤配重,重甲中的重甲。
坚持不懈练着那套穿越福利体操,他身子骨格外健壮,三十五斤负重相当于后世四十斤,但他依旧能行走如常,不影响正常生活。
总教头徐明入冬后身子骨就不成了,今日披着那套退伍时顺来的棉甲,拄着红缨枪在孙儿搀扶下目光严肃,面容枯瘦只剩一张人皮,显得很是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