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为道,死无可惧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07 字 11个月前

看着齐王就带了四五百人进内城,没有将仪卫带齐,让一些人失望叹息。

正阳门前,勋戚们过来还想问问自家子侄在西南的表现,碰了一鼻子灰就三三两两散了,武将们相互对视,也散了。

叶向高露出一个苦笑,齐王对他们善意的示好无动于衷,让他们有些难做。

文官大员们难得私下聚在一起,齐王走后小辈人物先后告辞返家,李长庚、郭允厚这样的无党派人士

,也没有政治倾向的大员直接就散了。

各党首脑核心人物分成几队,一起徒步回家,相互讨论着。

官员们私下走动是有限制的,起码名义上、规则上是这样。而京察在即,诸党成员不想留下这种现成的把柄,东林党也要端正自己的行为,所以最近四下走动之类的都停了。

就连首善书院里的宣讲也停息下来,老一辈不去,由下一辈过去讲课或相互辩论。

文武大员们的宅子都在东西长安街两侧,靠近官衙,也是成片居住,一起步行回家不算什么。

叶向高人老了,却精神烁烁,步履轻快:“汪文言欲在西南行教化大事,齐王深知教化育人一事紧要,不计前嫌个人私怨而鼎力支持。诸位门人子弟众多,莫落于人后,不妨助力一二。此事功在千秋,造福后世子孙,不可不重视。”

他是商量的语气,实际上就是命令。

建极殿大学士韩爌,也就是内阁次辅有些舍不得

,踌躇道:“如今京察大计在手,一举扫清朝中奸邪指日可待。正是任贤选能之际,叶公为何有此般说法?”

京察大计过后,必然能将各党一举扫出朝堂,空下来的位置那么多,正该提拔小一辈,让在野的也接替上来。到时候一家独大,就能源源不断,前赴后继的接掌朝中大权。然后,就能按照他们所想的那样,改革吏治,肃清政治。

“齐王令汪文言转告老朽,说是月满则亏日中而落。老朽前后思量,也觉得不该赶尽杀绝,留下一些监督我等也是好的。”

叶向高的意思很明白了,留下各党是托词,意在将各人子弟派到西南去当书院院正,一来是积累名望,二来是留作种子。

兵科都给事中杨涟上前两步,微微拱手道:“叶公,齐王的心思是好的。可朝中积重难返,想要行雷霆之事横扫积弊,人少则不能成事。此时就该全力一搏,岂能惜力自存?”

杨涟的青年时代,正是“东林”方兴的时期,他对于顾宪成等人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势、敢于评议朝政的气节非常敬佩,每遇东林讲会,他一定千方百计赶到无锡。

在无锡,他与东林诸君子探讨性理之学,共商治国之道。彼此志同道合,逐渐成为东林党的后起之秀。

万历三十五年,杨涟考中进士,当了常熟县的知县,这可是个富得流油的大县。为了真实了解当地民情,他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遍知闾里利病。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戴。

后来稽查政绩,他被举为全国廉吏第一,升为户科给事中,夺宫之变里,他慷慨激昂,秉持道义勇猛冲在最前,风头压过众人,事后被封兵科都给事中。

历史上此时贵州巡抚王三善战死,空出一个左佥都御史的位置,廷议时,他被百官一致推举上去。

他现在是公认的东林下一辈掌事,本来这个人是王化贞,但王化贞做的那档子事实在是让人寒心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