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日不落,筹备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64 字 11个月前

这和抽烟提高大脑反应速度一个道理,抽烟会造成大脑短暂供氧不足,刺激大脑增强大脑反应速度。而屏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焚香、静心、屏息、凝神这是每个进士差不多都知道的事情。哪怕时间紧张,也会将这四步做到,长久的坚持会形成一种本能。

吴亮嗣,字明仲,湖北武穴人。

他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初任南充知县,因办事干练,升为兵部给事中。任谏官十余年,议事不避权贵,不畏内

宦,敢于直言,曾多次上书讽谏时弊。

当时万历不理政务时,造成内阁只有朱赓一人,吏部没有“掌印”官,不能给官职告身,以致于数千人在京中等待赴任,动弹不得…

万历四十年,朝廷委派尚书舒应龙守边。吴亮嗣上书言其衰老不能胜任,又弹劾内监桂茂杖杀四品武官;揭发内监高采在福建肆虐多年,又在广东作恶,激起民变之罪;奏劾杨镐为辽东守备时,与总兵争礼不和;疏理熊廷弼冤案,敢担风险为之廷争,使熊延弼复出。

这是个不怕事的人,但请注意他的籍贯,以及最后一件事。

没错,他是湖北楚党成员,资格不如万历二十五年的进士熊延弼老,但他干的都是大事,所以他是楚党的领袖。

甚至,这位吴亮嗣敢在万历末年的奏疏中说:“皇上每晚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酒醉之后,左右近侍一言稍违,即毙杖下。”

所以他虽然是楚党的领袖,名望很高,资历也深,可官职依旧在原地踏步,现在是太常寺少卿,正四品,管的都是无关轻重的事情。

一大早被锦衣卫登门邀请,略作洗漱后在锦衣卫催促

下,躲在轿子里更衣。锦衣卫催的急,因为这是齐王的要求。吴亮嗣没有和锦衣卫摆谱,听锦衣卫的吩咐,不是他怕锦衣卫,而是因为是齐王要接见他。

齐王对楚党有大恩,楚党最大的拳头就是熊延弼,而熊延弼能出大狱,还戴罪立功,靠的就是齐王的赏识和担保。

熊延弼在西南做的确实非常有效果,发挥楚人蛮性,对粮饷押运官挥舞着屠刀一顿猛砍,不论对方是什么底细,是楚党也砍。这些小杂鱼不算什么,关键是为熊延弼赢得了大公无私的名声,连带着楚党威望也是大涨。

一大早齐王召见他,还派锦衣卫,肯定有皇帝的许可,所以吴亮嗣不敢耽误。

这头楚党领袖吴亮嗣入宫,李墨轩又带着锦衣卫敲响刚刚由礼部左侍郎转升为右侍郎的温体仁。自方从哲退隐后,浙江乌程人,也就是后世湖州人,万历二十五年的进士温体仁,则当仁不让的接过了方从哲的大旗。

但没有方从哲的浙党,只是一个空架子。

方从哲和叶向高一样,前者是锦衣卫军籍出身,后者是军户出身。万历末年两人先后都独挑内阁,一个人说话一个人表决…

方从哲老家是乌程的,与温体仁是同乡。而他籍贯是

京师锦衣卫,刚出来混干的是教育职业,又在京师要地,手底下的学生可谓遍天下。

连齐党领袖都是方从哲的弟子,再加上一帮弟子,弟子的朋友,弟子朋友的亲戚什么的,浙党当年的风头竟然压过了东林党。

但方从哲黯然退休后,强大的浙党四分五散。大猫小猫两三只,温体仁就这样成了浙党的领袖。随着浙党骨干杨镐在萨尔浒大败,浙党的境遇不比楚党好多少。

永远不要高估一个官员的节操,或许当年读书的时候还是一腔热血好少年,可一旦进入官场摸爬滚打,能站立在那里的,要么真的身正不怕影子歪,要么已经成功进化成另一种,却千奇百怪,叫做官僚的生物。

对于齐王的召见,还有锦衣卫出面,温体仁毫无心理压力,满怀期待的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