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文华殿前,朱弘昭握着百子大扇,叶向高也拿着一封抄录的军机处设立奏折,紧巴巴皱在一起的脸皮,眯着眼睛。另一手捋着疏散的胡须,沉吟着。
齐王是明白人,一些流于表面的理由是讲不通的。相对于自己弟子王化贞的性命前途,叶向高更看重掌控军权的名义。
朝廷的事情就是那样,有了名义才能甩开膀子干。若没有名义,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会被弹劾倒霉。
“殿下,这军机处设立,利大于弊。若设立,又将增职百余,年禄林林总总不下十万两。再者,军机处设立,置兵部、五军都督府于何地?屡职重复,军政令不出于一处,存有后患不可不察。”
收起折扇,朱弘昭侧头道:“既然老大人洞察其中利弊,本王也就不再叙述徒费口舌。杨镐、王化贞与熊延弼,皆是督抚一方之大才。无数将士的性命与朝廷提供的粮饷,才将这三人锻炼的能文能武。若因战败而斩,得不偿失。”
叶向高仰头微叹,他听出了另一重意思,你东林党保王化贞保到现在,也不可能长久保下去。诸党顾忌前辈杨
镐、熊延弼的性命,与东林党一起装糊涂。
可齐王装糊涂,熊延弼已经立下战功性命无虞,杨镐和王化贞依然能躲在大理寺过日子。那么齐王追究起杨镐、王化贞两人的罪过,这两人拖不了几天就会人头落地,甚至还会传首九边,落得尸首分离,死后也不得安稳。
谁都会算账,将杨镐和王化贞一起放出来,吃亏的只是东林党。论资历,杨镐比他叶向高不差多少。
而朝廷就是这样,功过分明。
论罪的时候把你关起来,你就是废人。若法外开恩,许你戴罪立功,这事就揭过去了,那么你还是好汉一条,不会有低人一等的问题出现。
甚至杨镐被放出来,还有进内阁的机会。
京察大计,对付五品以下是利器,这只是第一步,要在拔除各党五品以下的羽翼,没有这些羽翼掩护,那些各党的骨干成员也会先后被一堆堆弹劾的奏折淹没。
没有羽翼为他们说话,廷议的时候这些人必然独木难支,卷铺盖走人只是迟早问题。
而杨镐被放出来,则意味着以前的事情一笔勾销,到时候想要弹劾,也是一件麻烦事。
叶向高很是为难,他不给齐王脸面,那么也就别怪齐王不给他脸面。齐王敢直接来文渊阁,说明皇帝站在齐王
背后。
驳了齐王和皇帝的脸面,说不得在诸党的配合下,皇帝会将东林党的京察大计搅得支离破碎。
见他为难,朱弘昭掏出王化贞血书递上去,很认真的说:“老大人,本王认为王化贞再不济,也是马谡之才。马谡无错,错在诸葛孔明力排众议令马谡领军抢占街亭。在此之前,马谡并无实际领兵经验,而他又急于立功以证明诸葛亮的正确以及自己的才华,这才自置于死地,妄图背水一战。却被张颌一把火,烧的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