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胜利的纠结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73 字 10个月前

带着一身火气回到武英殿,殿内史继偕、崔景荣、徐光启、杨肇基、王威五名军机大臣各翻着一叠新送来的公文,封函就在一侧摆着。

穿着八品官服的阎应元正为这些人倒茶,军机大臣们不清楚齐王为什么如此看着这个少年,但齐王肯定有他的道理。他们也喜欢这个有胆气的少年,如齐王期望的那样闲暇之余会点拨点拨阎应元。

军机处以军机为重,入武英殿则取消繁复的礼仪,一切以务实、迅捷为主。

阎应元迎上来低声道:“大王,早餐有莲子羹、笼包两种。另外福建今年的乌龙茶入京,可以尝尝。”

“只要笼包,其他丽亨看着弄。”

朱弘昭入座主位,拿起公文封函一看,是宣大边军一千里加急,最高加急是一千二百里。但因为某些地段路况不好,尤其是宣大这种边镇,边民逃逸严重,官道四周无居民,缺乏修缮。一千里加急,已经是现在的极限,也说明这公文是初三夜里发来的。

一万大破土默特部五万骑,俘斩近半,这是继戚继光以来,仅次于朱弘昭在东渠之战、套东之战综合战果下最

辉煌的战绩。

此时的宣大中低层一片欢欣鼓舞,而高层却吵翻了天,何冲险些被丁力剥夺军权,若不是卢象升开口,可能这些公文就是何冲本人送入京城,听候发落。

至于坐镇大同城的王化贞,只负责检阅战功首级签字画押增加可靠性,旁的什么都没插手,非常的本份。

撕开大红封边的封函,大红封边,这是大胜才有的东西啊。

抽出足足七张纸,其中三张是地图。一张是九龙沟伏击战的作战部署地图,另外两张是宣大战前、战后的形势图,用来做对比的。

拿起桌上的炭笔,朱弘昭看着九龙沟伏击图勾画几下,有些遗憾叹口气,若只是单独一战,何冲这次的军功足以将大同总兵的位置坐的稳稳。若再给何冲一万骑,绝对能把土默特的军队包圆了,到时候一战成名,晋职都督也不是虚话。

可惜,宣大战场只是这场决定大明十年安稳会战的一个战役,九龙沟伏击战只是先头战,只是一场战斗而已。

其他四页都是战功折损的详细单子,以及战后的一些处置。比如被俘的土默特人,何冲留下愿意归化的,余下的全放走了,为的就是节省军粮,宣扬军威。

一群被俘的士兵,已经丧胆,短时间失去了战斗意志。哪怕以后补充到战场,对敌军心怀畏惧与投降侥幸心理,这两点只会坏事。

没有几场惨烈的战事或者大胜,很难挽回这些人的胆气。

其他军机大臣都已看完奏报,崔景荣取得史继偕的默许后,发言道:“千岁,何冲擅自出兵大破土默特部,挫敌于先,又大涨我军士气。但老夫以为,何冲之行为,有悖于军机处行文条例。”

“打了胜仗就是好事,崔老大人难不成还想惩戒何冲?”

王威反问一句,也不看看何冲是谁的人,又不是辽镇那些披着虎皮的纸老虎,又有大胜,在宣大边军中威望浮涨,现在大战还没开始就收拾大将,也不怕前线将士寒心?

他有信心认为何冲不会有事,故而壮着胆子和崔景荣杠了一句。作为传统的将门武人,打胜仗就要领功受赏,这是武人的普世价值,他必须要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