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肇基是唯一见过何冲的,两年前他是即将告病退休的大同总兵,而何冲只是管着五百马营的千户操守官,现在呢?
自我感叹跟不上时代的同时,杨肇基也为边军能涌现出何冲这样的优秀将领而欣慰。只是有些可惜,这何冲是齐王的人。
连王威这样资历深却没什么过硬战功立脚的人都在为武人阶层说话,他十代将门岂有当缩头乌龟的道理?再说,齐王设立军机处不就是为了给武人一个平等的地位吗?
齐王给了机会,他们还不去争取,那实在是有负齐王一番苦心。
杨肇基也不得不对人不对事,稍稍违背军机处原则:“千岁,何冲虽有违军机处策令,但其能于电光火石之间抓住战机,果断出兵伏击并亲自为饵,一举大破土默特部。此等大将之才,不可惩戒太过,否则令将士寒心,也令心怀王事之忠勇之辈意志消沉。从此,九边无良将矣。”
史继偕谁都不想支持,只有这样才会谁都不得罪,等着大胜后捞军功荣归乡里光宗耀祖。这份心态可以说是消沉,也可以说是大器量。毕竟,很多很多的人看不清自我,只会逞能误事。他的心态,比这些人超出太多。
徐光启在这里因为没有能傍身的军功,本人又是齐王赏识硬顶上来的,已经惹得不少人眼红,更是不敢多言。
如齐王所说,他徐光启胸中练兵的正确路数,可他没成建制练过;他徐光启重视器械发展和质量,可他没搞过
。他就是一个理论派,没有实际的战功和政绩来支撑自己的发言力。
尽管他的练兵思想和器械思想与齐王出奇的一致,可他没有实际发挥过,那一切都是虚的。这里除了史继偕,都是看实事的,没有实际的政绩战功,说话就没份量。
五名军机大臣看向朱弘昭,等着他做最后的决议。
是违反军机处的原则还是惩戒何冲?
两个都不合适,这里都是人精,齐王的处置办法他们也能猜到,那就是和稀泥,等着战后算账。这话只有齐王有份量来说,他说的,才能代表军机处的正式处置建议。
按现在朝廷的套路,军机处的建议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占一条,建议只会无条件通过。
“何冲此人素来桀骜,是孤见过最桀骜之人。但此人因自矜高傲而桀骜,他有桀骜的本事,也有这个资格。故而在大同东路时,何冲多次不给先王颜面,先王惜才多有宽容忍让。”
这时候阎应元提来一笼包子,为朱弘昭摆上。
“但军机处策令岂能轻易违背!战时军法大于国法,故而何冲必须惩戒,不惩戒难以警示后人!否则人人效仿,这军机处要来何用!”
史继偕这个当了半个月泥偶的老头儿轻咳两声,终于
开口了:“还请千岁三思,处置何冲必然动摇宣大军心,于战不利。”
徐光启诧异看一眼史继偕这个有名的闷葫芦前辈,随即释然。没有这份洞察力和站队能力,史继偕怎么可能爬到内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