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目标是朝鲜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33 字 10个月前

从法理上来说,撤换裁汰朝鲜国王完全能说的过去,毕竟朝鲜王只是大明册封的藩王,级别上还只是郡王一级

朱弘昭的齐州齐国,在法理来说和朝鲜没什么不同,也是封建的藩国,是大明的藩属。法理是法理,有时候做不得真。但要来真的,朝廷谁能挡住朱弘昭在山东割据?朝鲜又有什么能力来抗拒?

再说,朝鲜奉行的是儒家‘事大主义’,即以小事大,缩起头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但整个国家兵力不到三万,将国防安全都压在明国肩上,这个国家除了对明国增加一点脸面外,还有什么用处?

万历帮朝鲜人赶走丰臣秀吉征朝大军,国库都打光了,朝鲜有什么表示?

要记住,朝鲜已经被灭国了,而是赴朝军打走倭人重新复立了这个国家。当时朝中就有将朝鲜划入朝廷直辖的思想,只是不占主流,让朝鲜人白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再说,现在的朝鲜人中下层并不抗拒合并到宗主上国,那样反倒会使他们获得科考的机会。至于高层,鸡窝的鸡头那也是头,怎么可能乐意让朝鲜并入大明版籍?

对付这些人,是脏活,朱弘昭准备逼着袁崇焕来干。这种事情当时看起来是脏活,时间久了没人会去管当年发生过什么,只会知道袁总督让朝鲜并入了大明版籍!

以袁崇焕的聪明,其中得失自然看的清楚。

“朝鲜必须拿回来!”

在武英殿朱弘昭的声音在回荡,军机处名义上的掌印史继偕垂眉顺目,毫无反应。他脑袋上挂着太子太师,上次廷议后,他又多了个太子太保荣誉头衔。

所以当泥偶,这位老头儿当的很滋滋有味。

翻一下史书,谁都知道朝鲜这块地汉唐之际就归属中央管理过,只是朱元璋有过那么几句话,被崔景荣抬了出来:“太祖有言,朝鲜乃是不征之国。”

“不是征伐,而是收回来!朝鲜百姓久慕我大明文化,那李氏不过是逆元余孽乘机作乱,行那黄袍加身之逆事,才有朝日鲜闻之国。壬辰之战,我大明国库告罄,那朝鲜又是怎么回报我大明的?”

这种吞并藩属的事情实在是不光彩,但绝对是有利于后人以及自己后世名誉的,崔景荣反对态度并不坚决,但场面要做,扭头去看徐光启。

徐光启深受西方文化感染,笑道:“下官赞成齐王之策,只是朝鲜撤藩一事事关重大,还需缓步慢行。建奴战事不定,贸然处理朝鲜,有碍战局进度。”

朱弘昭缓缓点头,扭头看向杨肇基和王威,这两个人当中王威去过朝鲜。他这人唯一的优势就是资历深,万历三大征能去的地方都去过。

王威抱拳道:“昔年刘帅曾说,说是朝鲜人表里不一,不值得信任。留着,只会是个麻烦。咱没啥本事,只觉得刘帅说的有道理。”

杨肇基见该表态的都表态了,至于史继偕完全可以忽略,轻咳两声道:“朝鲜人两次擅自更替国君,无视我大明宗主法度,确实该教训教训。不妨先派遣官员督政朝鲜,待时局稳定再做处理不迟。”

在座诸人基本上都是无党派人氏,朱弘昭看向史继偕抱拳道:“此事关乎国朝边境是否平靖,再者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建奴之变,当初谁能预见?今日,我等谁又能保证朝鲜不会成为第二个建奴?”

“咱能做的就是给子孙留下一个大大的疆土,增加他们生存的本钱。故而此事关系到后世子孙,我等岂能怜惜羽翼光洁而为子孙留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