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派出去三个牛录侦查辽镇军情,一个三百多人的牛录成建制的被明军吞掉。至今还搞不明白明军是怎么做到的,更不知道明军伤亡情况和具体军事部署。这种两眼漆黑的战斗方式,让一直靠情报作战的老奴不适应,也不想去适应。
于是老奴果断背盟,派次子代善、黄台吉和莽古尔泰率领三旗两万人抄插汉五部,企图借虏来的牲畜渡过这个寒冷要人命的冬天。
可黄台吉倒是好,谁不知道林丹汗把蒙古传国玉
玺随身携带,竟然搞了个假玉玺大肆宣扬。这不是在刺激明军是什么!
说真的,此时的老奴挺羡慕朝鲜的,也羡慕蒙古。虽然上面有个宗主国,可也日子逍遥痛快啊。缺什么通过马市都能搞到,再说辽东的人参貂皮和木材也是紧俏货物,他也想和明国讲和,当个大明藩属。
可他和蒙古、朝鲜不一样,他一家子还有祖先都是吃明国俸禄的。如果明国允许他这样的叛逆占据明国的土地成为藩属,那明国朝廷还要不要脸面?还凭什么去管理其他都司?有一就有二,藏地的乌思藏都司、青海的朵甘都司,还有与明庭离离散散的哈密卫都会先后效仿。
所以,原则上明庭和他努尔哈赤是不共戴天的。不论他以什么借口起兵,都洗刷不掉他是明国叛逆的污点。
这是治国的原则问题,不管明庭是哪个党派当家,哪怕朝廷把裤子当掉补充粮饷,也不会与建奴媾和。
这是原则性问题,根本没得商量。
朝鲜毛文龙部鸟枪换炮、蒙古林丹汗阴沟翻船、一个牛录满建制消失的不明不白三件事情,再加上老奴搞不明白明军部属,总共四件事情压在老奴身上,让他非常的疲惫,有一种度日如年的煎熬。
一切的原因,都是明国的一个宗室藩王入京发生引发的变动。老奴也慢慢搞清楚了齐王的来历,他内心惊恐,也有一点点期望。
齐王喜欢招降,而且信誉是杠杠的。他准备走走齐王的路子,看能不能投降。明庭的三边封锁政策,真的让老奴害怕了。
不同于他的儿子,老奴年轻时是跟着李成梁去过明国京师的,他喜欢那座浩大宏伟的皇宫,可他没那个命住进去。
他知道明国的人口有多么的多,明国的物资又是多么的充足。哪怕辽镇十个明军换一个八旗健儿,老奴也损失不起。所以尽管老奴百战百胜,可他依旧小心翼翼。也为了打疼明军,让他们知道自己不可战胜
,也只有这样才能逼迫明庭和他讲和。
永远不要低估明国文人的嘴炮能力,即使不会打仗,他们也会硬着脖子把战事拖下去。原则性的问题,宁可打的国破家亡,也不能放弃!
尽管明国的文官贪腐成性,面对原则性问题,他们是不会妥协的。当然,若山海关破了,这事要另说。毕竟文人的风骨就是那样,患难才能见真性情。
三边封锁政策也非无敌,若建奴人数少一点,在这白山黑水之间哪会为吃喝担心?可他的建奴八旗此时人口四十多万,加上附属的包衣奴才和诸申,也就是汉人的满语称呼,足足二百多万。
这么多的人口,靠打猎捕鱼根本养活不了。而且八旗上层人也舍不得奢华的生活,如果老奴提议回到山里当野人,他绝对会被自己某个儿子一刀剁了,然后由儿子率领八旗与明军死磕。
上层人为了优渥的生活水平而提刀拼命,下层人为了吃饱肚子而去充当炮灰。而他努尔哈赤,只是带领这群狼的头狼而已。
现在,面对诡异的战场形势,这头老狼迟疑不定,不敢打了。因为,他输不起,一场都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