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眼神一亮,起身抱拳道:“下官不才,愿领军令状。”
朱弘昭三人相互看一眼,崔景荣抚须笑而不语,杨肇基神色平淡,心中却在计算着,这军机大臣不断外派,最后还能剩下几个?
“徐大人所请,也合本王的意思,不过本王有三点要告诫徐大人。徐大人若能记在心上,这趟差事就交给徐大人了。”
“千岁请明言。”
饮一口茶,朱弘昭将茶碗放在一旁,手里提着茶碗盖
,阎应元提着热水壶过来添水。
“这第一,马少先此人与孤有数面之缘,此人知进退,懂规矩,是个好说话的人。但也有些武人的毛病,就是爱惜脸面。而马部将士多为塞外马贼,军纪流散战力却是高强。希望徐大人赶赴军中,莫让马少先当众下不得台,也莫因军纪问题而大加整饬。马部将士若没了这匪气,也就废了。”
说着拿过茶碗,朱弘昭盖上茶碗盖,向后仰躺平视站立的徐光启,带着淡淡笑意:“对付建奴的强盗战法,我军除了正战守御平推外,马部将士正好与建奴战法相似。所以,切莫伤了马部将士这股匪气、锐气。本王可以保证,只要徐大人优待马少先,马少先说不准会投桃报李,从塞外挑选淳朴丁壮供徐大人练兵。”
徐光启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再次拱手道:“千岁安心,下官非是腐朽之徒。”
点点头,朱弘昭忍不住的笑意泛出来:“正因为徐大人是锐意革新之人,所以本王才敢放徐大人去马部。其他人过去,孤就怕他们摆架子,延误国事。”
吃过文官苦头的杨肇基跟着笑笑,想想以前年轻时,真的可以算是不堪回首。好在,他杨肇基爬出来了,成为军机处首批军机大臣。还有可能战后一举受封大都督,这
可是前所未有的荣誉,将会彻底巩固沂州杨家的门第和名望。
登州戚家、东李西麻等等名传天下将门的衰落,让杨肇基沉思,他不愿意自己的杨家也会跟着衰落。所以他准备改变家风,世袭军职保本就成,还是让子弟攻读进士比较合算。
而且现在朝中形势变化,让一直混在军界中层,人脉遍及天下闷声过日子的杨家站到了风口浪尖之处。作为仅有的两个军机处都督,杨家的人脉就会变成影响力,这份影响力将会将杨家推到武臣之首,这种领袖不好当,当不好戚家就是榜样。
其后朱弘昭敛去笑容正色道:“第二个,只是私人告诫。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信耶稣是徐大人个人的事情。孤不希望有些人借助徐大人的声威而传播西夷宗教,这方面孤手中就有一名耶稣会神父汉名洪济。从他那里,孤知晓了不少耶稣会的事情,今日孤就派洪济去徐大人那里去说道说道。”
朱弘昭相信,利玛窦这些人是不会给明国人宣传他们在欧洲怎么统治的,也不会说十字东征的事情。其实,他也搞不清楚现在有没有发生十字军东征。就算没有,他也要洪济给徐光启‘说’出来。
徐光启的思想学识,已经达到了这个时代士绅阶层的巅峰,就差那么临门一脚就能获得自我突破,成为继王阳明之后的另一个圣人。
所以他希望徐光启的思想更纯粹一些,那临门一脚的事情他可以来踹。徐光启很符合他的胃口,他可不想因为宗教信仰不同,而让徐光启自绝于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