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百万征辽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77 字 11个月前

担心信王在其他船上逃离,毫不夸张地说,信王现在就是燃烧的火把。只要信王站出来高呼一声清君侧诛奸佞,正对了那些人的胃口,整个江南都会乱,被这把火点燃。

迁都南京,一直是江南人的一个心病。尽管南京是法律规定的国都,可天子不在空留一套百官编制有什么用?只是干部储备而已,再没别的意义。

熊延弼十分的谨慎,给信王安排的监视卫士都是连西南土语都讲不利索,只会彝语的水西兵,领头的是安邦彦妻弟,受朱弘昭活命之恩的阿伦。

旗舰上,登莱巡抚袁可立相送,捧酒一爵。

两个老臣相视片刻,熊延弼双手端酒:“袁大人,希望这次你我是对的。”

“本官与皇太弟共事以来,殿下只抓要害职权不慕虚名又怜惜民力。刚明能断,能虚心接纳从臣谏议,有明君之姿。纵是错了,又如何?熊大人,本官预祝西南大军旗开得胜勇夺头筹,这平辽侯的爵位,可别让了出去。”

熊延弼颔首,叹一口气道:“楚官也不安稳,此次征

战大胜而归,本帅当致仕返乡静享天伦之乐。这朝中一番动荡,实不忍见死不救,救则引火烧身。还是眼不见为净,闲云野鹤来的好一些。”

袁可立沉默,手抚着风吹乱的胡须。他背叛了东林,也不算背叛,东林的本意就是大家一起抱团冲上去相互扶助,为的就是在朝堂上立稳跟脚进而施展他们的政治抱负。

天启睿智,齐王神武英明,而那些人选出来的信王,袁可立接触过几次,他越老弥坚眼光毒辣,仅仅几次就把信王看的通透。

基本上就是一个读书读傻了,自以为通事故却不懂人心的一个人。而且岁数不大,小心思不少,这样的人做个承平之君尚好。至于现在,根本适应不了普世人心的变动。

南方流行西学天文知识,士林内部为天圆地方与日月地球运转模型争的能打架,天圆地方的说法开始全面溃败,那君权神授那一套早晚会受到冲击。

治理天下已不是靠明君就能成的,哪怕信王有明君之姿,但他太犟,根本听不进人言,是个自以为是的独人。而齐王不一样,本就是性情豁达的人,不去动他的钱袋子和枪杆子,谁都可以做朋友。

作为东林元老,袁可立已经收到了叶向高的私信,丞相府的设立不是一般人能拿出来的,天启皇帝有心,也不敢顶着祖法搬出来。而齐王可以,他有大军在手,又是凶名昭著,重立丞相府那些保守大臣所谓的反对言论,对齐王来说只是挠痒痒。

齐王还允许结党合法化,这种胸襟气魄不是常人能有的。

或许有人担心这是齐王引蛇出洞之计,把人引出来再给一刀切了。袁可立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朝中形势想要安定,停息党争只能让各党站在明处。

杀是杀不完的,党争的种子一旦播下去,根本铲除不了,除非大面积清洗党人的根源:士绅。到时候这就不是政治清洗,而是大屠杀。

若诸党在明处被监督着,才能真正一心为国事而操劳忧心,而不是现在这样,个人只是嘴上喊着,实际上没多少敢去做实事。

做实事就要下放地方,而朝中诸党相争风云莫测,谁知道下去后兢兢业业,到头来反倒会被对方颠倒黑白找个小毛病给削了官籍。

所以有能力的人多在朝中一心党争,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性命与宗族前途。至于国事,只能丢在一旁了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