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独断专行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136 字 10个月前

前一刻还乐融融的朝堂,这一刻鸦鹊无声,可闻落针。

朱弘昭身子前倾越过桌案,右臂撑着,左手按剑嘴角翘起环视,轻呼一口气道:“诸卿,今日宫中赐宴,全城取消宵禁三日,共庆皇嫂诞子!”

可惜这个皇子来的太迟了,早半个月,就是妥妥的天启嫡长子,可惜现在一切都晚了。

对于这个消息,朝臣只是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应有的喜悦,没有朱弘昭想象中的那种狂喜。从侧门而入探头观察的老魏,眼神无比的阴晦,毫无光彩与情感可言。

朝中列班的田尔耕左右打量,没有人与他对视交流,他也低下头去,脸上一直洋溢着应该有的喜悦。

毫无波澜,朝臣们没有一个站出来说嫡长子诞生,皇太弟应该退下去之类找死的话。

他们已经怕了,而有免死光环的御史系统已被清

洗了一顿,上下充斥着新帝党成员,他们谁会拆自己的台?

轻咳两声,朱弘昭坐回龙椅道:“今日朝中只议军国大事,零碎小事由内阁、六部、五寺诸掌印卿集议。若有不决之事,由孤再做决断。”

“诸卿,上奏本。”

司礼监的长声轻唱中,两名小宦官双手捧着木盘走入殿中,一名名朝臣度量自己手中奏折的份量,朱弘昭摆明了要早早脱身,他们的事情若不值一提还送上去,必然会被记恨。

“臣御史杨嗣昌有本要奏。”

杨嗣昌出列,小宦官捧着木盘走到杨嗣昌面前,杨嗣昌双手捧着奏折放上去。

“臣右佥都御史陈子壮有本要奏。”

“臣军机处行人丞徐卿伯有本要奏。”

“臣辽东巡按方震孺有本要奏。”

前前后后就四个人站出来,其他朝臣不觉得自己

要奏的是大事情,又或者觉得没必要打搅朱弘昭。

朝议分两种,一种就是君臣共议的廷议;一种就是由指定的部门官员联合集议,议完给出处理意见后交由司礼监,再由皇帝审阅批准盖印。

通常都是由司礼监代替皇帝批红、盖印,皇帝只需要了解事情的进度就足够了。

四封奏折呈上,朱弘昭先拿起方震孺的折子,方震孺是逃过一劫的御史官,辽东巡按被洗掉后,他得偿夙愿终于能去辽东了,这是他临走前的最后一次朝议。

摇摇头,朱弘昭将折子转手递给王体乾,王体乾则按照廷议的流程开始诵读,这是弹劾毛文龙的折子,弹劾他拥军于鸭绿江迟军不进,又克扣朝鲜义从军粮秣火药及军饷,同时截杀朝鲜军中信使。

“具体的意思孤明白了,辽东四路大军中,辽军迟疑不发,东朝军只有朝军过江而东江军却做起了过河拆桥之事。方卿的意思是毛帅截杀信使事小,关键在于毛帅并未侧击建奴,没有主动配合三路主力大军

,可是如此?”

“殿下英睿,朝鲜一事有损毛帅名节,而毛帅拥军不进,使臣不得不怀疑东江军之意图。再者,东江镇设立之本意就是牵制侧击建奴之后尾,若迟军不发,东江镇存之何用?”

没人是傻子,毛文龙干的那档子事就是为将朝鲜并入大明版籍扫清障碍。这个事情提一下就成了,不能着墨过多,免得留下太多痕迹被后人翻出来。

吞并藩属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哪怕为这个藩属流了太多的血,而这个藩属还穷的叮当响。毕竟当初都认下了这个藩属,那就要履行宗主国的义务,那就是去保护这个小弟。现在给吞了,有自己打自己脸的嫌疑。

朱弘昭听了点头,这个方震孺是个明白人,感觉辽东战事一片顺利,要为东江镇擦屁股。沉吟道:“方爱卿考虑周详,不过东江镇主力守住建奴东窜关卡,也是功劳一件;而且,东江镇游击将军张盖与部众八千余人随熊总督鏖战盖州,东江镇无功之说纯属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