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独断专行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136 字 11个月前

“好,神机营七部随你赴任,听你调遣。另外,既有盐税补充国用,从今年起废除辽饷及各类加派。此事不容再议,这是皇兄的心愿,也是孤的心愿。但

求天下万民脱离重负能喘口气,为皇嫂之子祈福。”

崔呈秀与武将班列的杨御藩出列行礼:“臣领命。”

叶向高双手紧握着扶手支撑站起,露出笑容道:“殿下心怀仁德,万民之福也,我大明之幸也。”

史继偕也站起来道:“臣虽老朽,今日殿下之举有扭转乾坤之象,不禁让臣如沐甘霖,有枯木逢春之感。愿我大明如旭日东升,光耀万民。”

看一眼如负泰山的崔呈秀,史继偕又道:“这是个苦差事,也是个得罪人的差事,更是一个名留青史的差事。若不是殿下圣心独裁别有思虑,否则臣不顾年老,也要争上一争,崔大人可要好好珍惜才是。”

“史公安心,本官已领了军令状。”

崔呈秀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他岁数也不小了,临走前做一笔名留史册的大政绩,对他对他的后人门人都有着难以形容的好处,心中的负担也小了些。

不就是杀人吗?朝廷最近杀的人还少?辽东杀的人还少?

杀就杀那些贪得无厌的商人吧,官还是能不杀就不杀…

五名内阁先后恭维盐税之政,随后六部尚书与十二侍郎,五寺正卿、少卿争先随后,按着资历、官职发表自己的恭维与态度。

徐卿伯更是淌下了泪水,谁都知道盐政方面的这场风暴是他引发的,而朱弘昭为了保护他却将他摘了出去,避免了盐商针对他发动的明枪暗箭。

随后是因为义妹关系而连升数级的陈子壮的折子,他的折子是针对江南奢华之风的,认为过度奢华攀比是亡国之兆,希望朝廷能整顿江南,推行廉政及节俭风气。

因为暂时没有合适的官员,朱弘昭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将折子留给稍后的集议去处理。

最后是从山东齐州回来不久的杨嗣昌,他的折子包括述职,最后说的是发生在五月份的黄河决口后续赈灾问题。

天启三年五月,黄河决口于睢阳、徐、邳一带,

上下一百五十里内悉成平地,朝廷罢免受灾各县天启元年、二年各项送京钱粮。

后续救灾中,由登莱巡抚衙门负责,袁可立专心辽东战事的各项准备,而转交刘姓副手,结果十万两银子莫名其妙的花掉了,不见踪影。

“该杀的杀,诸卿依国法而行,容孤先走一步。”

朱弘昭见又有一名小宦官从侧门跑进来,等王体乾念完,说一声转身疾步走下台阶,险些摔倒,一个趔趄抬头摸了摸后脑勺傻傻一笑,微微整理一下又加快脚步出去了。

史继偕等一帮老臣互看一眼,老头儿叹道:“殿下重情,又嫉恶如仇,兼听兼明,英睿果决乃明君之姿,我等之幸也。”

何宗彦忙着应和,叶向高心里不情愿,也还是点头道:“确实如此。”

唯一的缺点就是杀心太大,让所有人很没安全感。

叶向高只希望该杀的人杀完了,朱弘昭能收敛杀性,不要将杀伐手段当成了常用手段。

现在都等着天启咽气,然后设立丞相府。到时候朱弘昭还政于朝臣,他们都摩拳擦掌等着大干一场各展抱负。就怕莫名其妙的因为小事情而把脑袋给丢了…

梳理盐政,叶向高虽然心疼但也是乐见其成,毕竟等明年的盐税收上来,这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是直接挂在丞相府的,包括罢辽饷一事,说不好会让东林的名望达到另一个巅峰。

以前是士林中有好名声,可能随着盐政、罢辽饷而使得他们在农夫百姓之间拥有极高的名望。

可这么好的事情,朱弘昭会留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