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时代发展问题(一)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429 字 11个月前

心学可以追溯到孟子,讲究自我认知,其中为天下万民做考虑也是极重的成份。心学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要讲自己的良心,讲公道人心。

阎应元是监国朱弘昭的宠臣亲信,刘一燝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见外面落雪,就挽留阎应元一起吃午饭,饭间讲述自己对此时世道的发展前景预估。

朱弘昭与阎应元有过类似的座谈,而朱弘昭与天启也在常常谈论,阎应元旁听时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天启和朱弘昭已经站在了时代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事情,引子是朱弘昭。

而刘一燝则和这个时代文人中的精锐份子一样,担忧国家前途未来,也站在宏观角度来思考,进行讨论推衍。在阅历上,他们比朱弘昭懂历史,懂的深,自然也就陷得深。

而朱弘昭却有今后五百年的阅历,看的自然要比刘一燝这些受时代限制的人要远,要正确。

魏晋隋唐的门阀,随着盐枭出身演变为军阀的黄巢攻破长安,都给做掉了。

反正不可能是军阀,极有可能出现的是门阀,这是很多人推衍的结果,这个结果让人沮丧。他们不知道生产力革新后,确实是门阀,披了一层商人的皮,成了财阀。

不管什么阀,都是控制生产力,享受垄断利益的组织,对百姓来说都不是好东西。

只有蜕变失败,才会出现军阀。

说到阀,朱弘昭就是最大的军阀,皇室又是最大的门阀,吸收晋商遗留的商业骨干又能成为财阀,所以朱弘昭三阀合一,做什么都有底气。

饭后品尝江南甜点,望着落雪刘一燝对阎应元有一种相逢恨晚的感慨,喝一口闷酒:“盐务不过撮尔小事,有盐税补充国库能缓解几十年,可人心不足,不能满则思变,前景堪忧。”

刘一燝的谈心,不只是对阎应元的袒露,而是希望这个少年将他的考虑转达给朱弘昭。他岁数比方从哲还要小七八岁,他觉得自己还能再干十几年…

与阎应元的谈论,阎应元对答得体,能说到点子上,

话语投机刘一燝又抑郁的久了,就打开话匣子有什么说什么。

神宗、光宗皇帝同一年驾崩,两个皇帝的顾命大臣名单里,只有刘一燝一个人名列其上。可想而知,这两位皇帝有多么的信任刘一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