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八,阴云。
国家机器运转,一切都依照惯例而运行。
包括天启皇帝大行入葬,在对天启皇帝的庙号、谥号方面,朝中争论不断。不是党争,是朱弘昭的此时的指示行不通,因为那帮老翰林不买他的账。
“废,统统废为庶民!”
朱弘昭气的咬牙,他要给天启最不济也要争来一个‘中’字作为庙号,可翰林们认为天启的功绩与中兴的‘中’不符,隐晦的意思就是配不上,要给天启弄个‘昭’,还有一些人竟然提出‘献’,还有一个‘熹’,还有和昭字一样,中看不中用的‘烈’。
昭烈合在一起不就是刘备的庙号?代表的意思很简单,再努力,最终还是失败!
还有人提出‘顺’,天启的庙号是顺,那岂不是暗指他朱弘昭是逆而上,进而承?
顺,朱弘昭对讨厌这个字,讨厌大顺。发自骨子
里的厌恶,他还不知道张献忠这个大西皇帝的年号,也是大顺…
乾清宫内此时住不得人,随着辽东大胜的战情传来,孙河的神策卫也返回京师,大臣们分别返回武英殿和文华殿办公理政,他也搬到了乾清宫西边的养心殿。
“殿下息怒,奴婢觉得这事硬来是不成的,那些老儒讲的就是颜面和气节。殿下此时因为天启爷的事情将他们废了,知道内情的知道殿下是一番孝悌好意,可不知道内情的又该怎么想?可能有些翰林就等着殿下大动肝火,废黜翰林老官事小,殿下折损名节,成为此等小人扬名之基才是大事,需慎重啊。”
补到司礼监成为秉笔太监的曹少钦劝着:“殿下给奴婢一个机会,奴婢去寻这些老翰林说道说道,他们总该是会讲道理的。或许,有些人误会,理解错了殿下的意思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去,好好和他们说说,嘴上说不通,就拿出厂卫的手段来,将其中的误会,给消除了,做的干净些
。”
“奴婢领旨。”
曹少钦行礼告退,另一个补到司礼监成为秉笔太监的赵举趋步进来,禀道:“殿下,皇后娘娘遣人来请。”
朱弘昭刚坐下,揉着眉心道:“给你个差事,皇兄的陵墓至今还未完工,调发宣大有罪战俘、以及辽东战俘充入潭峪岭大营,用人命,用火药,给孤加快挖掘进度!等会孤给刑部说一声,调遣北直隶、山西、河南、山东四省之罪犯补入,只要克期完工,官员将士有赏,余下之人折罪。”
“另外,王府工匠研制出的新式火药也会运往潭峪岭,使用时多吩咐着点,你也别离的近,这东西威力巨大,飞石砸着了不好。”
天启的陵地选在昌平县北部天寿山,嘉靖皇帝永陵西侧的潭峪岭西麓。
在山里进行人力土方挖掘,是个水磨的功夫,很需要时间。人手多了也展不开,往往调遣边军充当劳
力,由礼部、工部和内监派人监督工程进度。
一个陵墓修建十几年是常事,可天启才继位三年,如今光宗皇帝的陵墓紧赶硬赶还没弄完,天启的只是选了个地址而已。
朱弘昭只想加快进度,他不知道多少人会死在那里,他已经不在乎了。
带了两队宿卫,朱弘昭又来到坤宁宫。
宫人们都在殿外班列候着,依次行礼,朱弘昭大步入内。
寝殿内,只有张嫣一人,坐在床榻上,身穿里衬薄棉衣,怀里抱着酣睡的朱慈燃,轻轻抖着,哼着。
朱弘昭怕惊醒孩子,放慢脚步挪过去,坐在床榻边,僵硬的脸皮挤出一丝笑容,眼眸满是和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