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改藩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115 字 10个月前

两广总督胡应台入京,两广是重地边陲,为方便从事,从成化年间设立两广总督一职来,是挂兵部右侍郎,都察院佥都御史下派,直接拥有调兵权和监督权。

两广产好钢,这回入京带来二十门仿造的红夷大炮也是为早年为辽镇准备的,天启二年他去两广时接的任务,隔了两年才做出成绩。这批炮,就是样品。

恰好,登州铸炮官坊也送来一批红夷大炮,是孙元化负责督造,颜思齐提供的海贼炮匠骨干搞出来的。

在西苑试射,广造火炮中规中矩,威力、射程、精度比正版红夷大炮差了一些,且重量更高,每门炮将近七百斤,属于技术阉割版本。

登州造火炮重量五百斤,在射程上高达三里半,高出广造火炮一里,技术上完爆。

广州的技术来源于雇佣的澳门佛郎机炮匠,登州也是,只是这地方的红夷匠师是被颜思齐抢来的…

朱弘昭并没有去现场,而是在琼华宫的高台上,用高倍数的观星镜观看。

“果然,夷人不可靠。”

丞相府代表是兵部尚书崔景荣,大将军府来人是左相

、镇西大将军杨肇基。杨肇基马上要外派西北,负责与王威一起将陕西三镇、甘肃镇整顿,同时动员充军戍边的晋商余孽开修道路,为征平西域做准备。

丞相府可以五年内不动,全部交给首相,可兵权不行,坐镇中枢的大将军要轮替。接替杨肇基的是秦良玉,自然,杨肇基要交出左相大印,交给秦良玉。

于是,秦良玉即将成为全国军政的负责人,左相,一个女子出将入相,舆论压力是很大的,秦良玉自身受到的压力也很大。

火炮数据摆在面前,朱弘昭对胡应台一点好脸色都无:“且在成本上,广州四倍于登州,铸炮时日倍之有余。着大将军府革去两广、重庆造炮事宜,有司工匠迁入登州。”

“今岁广州又接连民变,辱及巡按,胡应台你说说,为什么广州会缺米?”

新皇登基以来,胡应台首次入京,还不习惯跪坐着与皇帝打交道,向前扑倒跪下:“皇上赎罪,两广缺米,在于北地调兵耗粮用度颇大,以至于大江流域米粮北流,自然两广缺米,非臣之过。”

“你怎么不说是无良奸商囤积米粮,蓄意致使米价飞升?一石米三两银子,广州富裕,是买不起还是粤民本就

心存逆反?北方百姓更穷,三两一石的米照样吃的,怎么广州就吃不得?”

“两广总督衙门是做什么的?为何不平抑粮价?堂堂巡按御史被乱民,当着麾下军士的面殴打,你不觉得丢人,朕觉得丢人。”

胡应台匍匐在地,明白了,这是要对两广进行清洗…

一旁崔景荣道:“皇上,两广民风本就剽悍,胡应台署理两广两年,也是晚节不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晚节不保,这是指自己的路走到了尽头?

两广确实民风剽悍,宗族械斗朝夕间就能拉出上万号人马对砍,打的激烈程度甚至比某些鼎鼎有名的天下强军要狠。

朱弘昭端着茶,小饮一口道:“确实有功,送来的这安溪乌龙还是不错的。兵部繁忙,你去兵部做事吧。”

“臣叩谢,领命。”

胡应台下去,朱弘昭向后仰躺,笑着问:“西南战事平靖,五省税赋空出,也不需转运西南粮食,可两广也无粮,这粮食哪去了?”

列坐的二人不答话,朱弘昭继续说:“胡广丰天下足,两广朕没去过,两湖地区朕可去过,种棉花的比种粮食的多!给相府传句话,粮为民之本,让他们限制限制湖广

地区经济作物,要有最低产粮标准限度。将这个限度下放分派湖广各府县,哪处低了,就撤哪处的主官。”

“另,选个敢做事的人去总督两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