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削翰林院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95 字 10个月前

德川幕府会还政?皇室会去掉帝号?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谁听了服软,谁直接倒台。

七月二十二的下午,西苑钓鱼台,朱弘昭与叶向高垂钓,说起了这个事情。

他的意思就是让王化贞去一趟,戴罪立功。这看起来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出去只要完完整整回来,以王化贞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王化贞在下宣大修水坝,完全是在为他背黑锅,他觉得这个人用的称手,贴他的心。

叶向高最有出息的两个学生,王化贞和成基命,他也

希望王化贞能留在朝堂。有王化贞支持,成基命下一届竞选首相或抢占关键位置相对而言容易一些。

可以四夷馆的身份去,实在是太过唐突。

仗要打,可礼仪上面不能出差错,双方交战不斩来使是这么说的,可平白降低一个档次去干事情,摆明了就是侮辱日本人。

见叶向高沉默不应,朱弘昭也不在意这些小节,没有形成正式决议前,都是可以改的。

不过,适当的给点压力也是有必要的,转着滑轮看了看光秃秃鱼钩,朱弘昭道:“在昌平充军的钱龙锡似乎有这个意愿,各处数次举荐此人,叶公怎么看?”

“他不行,钱龙锡清于言表,徒有虚名。”

叶向高很清楚钱龙锡这个东林二代中坚力量是个什么德行,双手握着鱼竿缓缓道:“这些人不能不用,又不能大用。派使节下向日本,必须是可靠人选。若贪生怕死,会泄露军情部署。”

“李邦华如何?在东林旧人中,叶公、袁公两支人马还是能做实事的。”

朱弘昭又将负责赈济京畿灾民的兵部右侍郎李邦华抬出来,兵部因为其特殊性,在改制之前,可以有一堆外派的尚书,更有一大堆的侍郎加官。可兵部堂官只有三个,

称为戎政尚书、戎政左右侍郎。

算战功、资历,李邦华是够格的戎政右侍郎。

叶向高抚须沉吟,他知道皇帝在逗他,可他真赌不起,王化贞能否直接启用,就在这一次了。

“皇上,给个鸿胪寺少卿的位置,代理暂署也成。四夷馆的确不方便外派,不仅是老臣私心作祟,也是在为鸿胪寺做考虑。四夷馆受翰林院提辖调管,又摻合藩国交际,政出两门,已生出不小的积怨。”

翰林们的手很长,在原来朝政排序中他们是第三梯队,清清闲闲攒够资历进入六科历练,就成了第二梯队的储相。若机会不好,就去詹事府挂职,詹事府已被翰林系渗透、掌控。

而现在,皇帝的侍从司从各个方面抽调精干人手,摆明了在抢第三梯队的位置。就连今年的状元郎余煌都不看好翰林,进入侍从司历练。

寒窗苦读十年,为的还不是当官?

考中进士依旧在翰林院过寒酸日子,为的还不是厚积薄发做更大的官?

很多翰林老人都急疯了眼,以后翰林院旁落,他们将是第一批倒霉的翰林,也可能是唯一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