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角斗下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18 字 10个月前

近卫信寻站起,没想到关东地区,武士们训练的骑射技艺达到巅峰,能产生这么大的威力。

镰仓时代有所谓骑射三物,分别是“流镝马”、“犬追物”、“笠悬”,其实是三个考验武士骑射技术的挑战项目。不过,在室町时代及安土桃山时代,由于较为先进的西方火绳枪开始引入日本,使伤敌效率较弱的弓箭的应用度一度急剧衰退。在战国后期,弓箭不再是战场上的主

要战力,幸好“弓射”的技术依然能以武士武艺象征的形象而继续受到重视。

南光坊天海神色严峻,一支这样的小股精锐骚扰,足以成为统治者的心病。他目光不受眼前丢人的战局影响,他知道双方的弓术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弓。

这伙明朝勇士用的是骑弓,两千年骑军战争演化、淘汰剩下的精华,虽然小,可力道大,同时拥有更快的射速。

而日本因为战争规模和性质,鲜有大规模骑军交战,更没有常年和游牧骑射军种干仗的经验。自然,他们的弓以步用为主,因为技术、材料原因造的弓都很长,比人都长,这就意味着拉开弓,要用更大的动作,浪费时间。

也因为弓的落后,导致日本没有大规模重甲步军,更没有盾兵这种东西。

中国古代的强弓,养由基能射透七重甲胄,薛仁贵能一箭射穿五具铠甲也就是十层,这样的弓一箭过去,人体根本扛不住。

不像日军,别说特色很长的藤弓,多数是丸木弓,就是拿竹条用麻绳一绑就上战场的劣质货色。射的对方像个刺猬,却不伤根本,对方依旧能活蹦乱跳。

而且因为神道和佛教的原因,日本武士打猎是活动,

可没有为了口腹之欲而专门打猎的事情。自然,在平时也没有升级、研究制弓技术的必要。

不像中国,一副合格的弓,要经过数年才能制造完成。

也因为日本远程打击武器的落后,火器一传过来,当即引发各地的兴趣,他们实在是太缺乏远程打击的武器。

至于弩、攻城器械之类大杀器,中土千防万防,也确实有这类制造技术流传过去。可弩就是没能流通起来,因为制造成本与杀敌不成比例,性价比太低。还有攻城器械,因为恶劣的交通和制造成本,也是有书籍,而没人去学。

再说一下武士刀的杀人效率,太低了。一场战斗,被石子打死的敌军,远比武士刀砍死的多。而且,用武士刀杀敌,可能得到的赏钱还比不上损毁的刀。

因为脆,为了弥补武士刀战场性能,又搞出来更厚更长的太刀。说出来别诧异,曾有一把近三丈长的太刀出世,挺能吓人的。

所以日本战场上,日军的刀不行;武技还被戚继光创造的刀法克制;弓不行;骑军不行;火器又因为德川氏保守而没有发展和大规模积存;火炮更是如此。

不过日军的枪阵战法还算可以,可老少有断代,也没

有大规模配合演练的经验,而明军又是全火器装备,他们唯一擅长的步军战法也就这么废了。

军械、军备远远比不上明军,更是战略性的奇袭,内部又种种矛盾,就这样,远征军自己内部不出问题,日军根本没希望。

场上最后一名武士看着前方十二名张弓的恐怖存在,转身就逃想要攀到观众台。

“咻!”

这武士朝北的面门中箭,被惯性带动向后仰,商敬石十二骑同时放箭,利箭破空又将这后仰的武士往前推,被十二支箭钉死在青砖台阶上。

北面观台上方,袁枢将弓抛给宿卫军官,对各处拱手微笑,在喝彩声中落座,拍拍过伯龄肩膀,过伯龄面无人色一片雪白,紧咬牙根保持镇定。

“君父有赏,赐羊酒。”

赵仪走出高台,一抖拂尘对着下方下马单膝跪地的商敬石十二人唱念。

早有准备的宿卫抬着一头烤羊、一坛御酒登台,商敬石等人谢恩后,跳上观众台去吃肉喝酒。

一名名禁军出场,将一具具尸体拖走,牵走十二匹马,还有禁军背着沙土,掩盖血迹。

“郑大人,那位是何人?”

“侍从司司正,袁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