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中兴大势(一)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465 字 11个月前

而丰臣秀吉得到的关于谈判结果的汇报,是明朝主动乞求和平,承认他为大明王,管理包括当时的日本和朝鲜,跟万历平起平坐。诏书读到一半时,他愤怒地说:我当王还用你们来封?

原话是:吾欲王则王。

实际上,也是做场面,前线打的一团糟,后方德川家康尾大难除,身体又不行了,儿子又小,他也是强撑着做秀,以示强大。

而主战的李如松一直盯沈惟敬盯的很紧,最后李如松手下一名军校带着一队骑兵,在沈惟敬偷偷溜去日军大营的路上把他抓获,拿回京师。

有辱国体啊,于是兵部尚书石星在狱中抑郁交加,不几日便绝食身亡,沈惟敬却是该吃吃该喝喝,一直在狱中待到了两年以后壬辰倭乱结束,开始秋后算帐,处理了一大批诸如汉奸,逃兵,作战不力的将领时,沈惟敬这时人头落地,是非功过很难说。

接替石星的就是田尔耕的父亲田乐,这位属于大明最牛兵部尚书之一,在甘肃巡抚任上带着偏师,主力在宁夏打,这位带着杂兵横扫周边,直接进入兵部,谥号襄敏,赐丹书铁卷免子孙十死。

田乐五年,后来的萧大亨六年,整个兵部尚书都是西北出来的,辽镇日子过的很苦,辽镇支持的李化龙升上去后,增强辽镇不久,建奴就反了。

史继偕和崔呈秀还以为郑崇俭过于爱惜羽毛,不敢在谈判时过于露骨,或者是为了充脸面答应了日本一些乱七八糟让皇帝感到窝心的条件。

郑崇俭确实有这些问题,已经捏了一个软柿子,可始终认为自己自己提出的条件过于刻薄,反倒是有损上国颜面,想着和稀泥把事情糊弄过去。

这就是朝廷的毛病,也是文人的毛病,对人宽厚而对己苛刻,对外人仁慈,对自己内部苛刻。狠起来非常狠,可对外人总有些束手束脚,太在意外人的评价,很奇怪的一种心态。

琼华宫,史继偕坐在铜炉旁,由崔呈秀念着他的

提议。史继偕主张的是东南沿海修筑炮台,以台湾、宁波、广州等海贸核心为主,省的水师在日本,红夷各国船队骚扰东南。

毕竟大明、朝鲜、日本以前有不少类同的贸易资源,有竞争力自然价格抬不上去。现在统合后,朝廷控制的市舶司要提价,统一价格。赚钱的是朝廷和商团,损失的自然是西夷人,这些人能满意?

唔,史继偕是宁波人,一直想给家乡修建炮台。

朱弘昭沉吟,史继偕不得不开口讲述一个很不好的兆头:“万岁,北方各处动工繁复,税收多用在北方工程,河道工程、官道重整、铁路铺设都以北方为主。去岁夏收,虽有天灾减产。但百姓好做工而疏于农事也是关键,为朝廷做工,百姓生计优于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