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济农本愿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89 字 11个月前

威,中饱私囊屡屡难治。将农税免了,我看他们还怎么中饱私囊?”

“再说军中将士,源于百姓,也要归于百姓。免除农税,是宫里,是将府对将士们最大的报答。故而,商税收多少,都是不够的。再者,罢免农税乃千古未有之事,将军想想,失去了农税,各县如何过日?”

何冲狼吞虎咽吃完,擦着嘴角摇头:“臣不知,一县官吏俸禄开支,年不过五千。本县商税,各地情况不同,或有富余,或有不足。”

他避重就轻,商税怎么可能不足?最大的反对者就是趴在农税上吸血的一批蛀虫,按着耕地面积收,收到的农税足以再增加一倍!若干掉蛀虫,收到的会更多。

这么大的一笔财路朝廷不要了,下面的蛀虫还要啊,没了这些他们怎么过好日子?

更关键的是免了农税这一传统擎天支柱,那朝廷的重心只能压向商税,引发的一系列反弹都是难以估量的。

喝着酸菜汤,朱弘昭一叹:“具体到时怎么个情况,谁也说不准。故而,将府内一些事情将军要早做准备。将领选拔,要看出身。不识字,鞭子抽下去总是能学会的,这种驴性子咱见多了。罢免农税时,军中绝不能出差错。地方上的老鼠要造乱,没有懂兵之人支持,不足为虑。”

“公子高瞻,臣明白了。”

朱弘昭缓缓点头,道:“相府首相不能连任过两届及十年期限,孙师年纪大好,有些委屈了。可规矩不能乱,国朝要恢复国初出将入相之先例。望将军时刻砥砺,别被眼前的繁花眯乱了眼。或许,下一届袁公重修国法时,会做出限制,限制伯爵及以上者,掌印二府。”

出将入相这是许诺,也是以后掌印将府,转入相府担任国相的许诺。

这些何冲都想要,更关键的是洗去了他心中的阴霾,王克奴那种乳臭小儿一时侥幸又如何?袁公组阁后,你小子飞的再高,也别想掌印将府,成为真正的大将军!

各类封号大将军很值钱,可大将军三个字更值钱,代表武人最高的荣耀。不,最高的荣耀是出将入相,国朝二百年后,由他何冲挑起、重开这项先例!

一片春风中,何冲肩上搭着重五十斤的紫花罩甲,出宫去了。

西苑,朱弘昭听着琴曲,他静静望着太液池中浮冰,还有打扫池中去年荷花败叶的一叶叶小舟。

他有些失望,真没想到南方集团会这么容易服软,难道这就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难怪北方失守,南方一片望风而降,坚持抗战的还是

农民军改编的余部。

相府增修南方工程,他根本不怕,权当给一点甜头做做场面上的回应。若继续闹腾,下回想要得到政策倾斜,想都别想。

西南铁路他一点都不怕,朱弘林扎根巴蜀之地不走,王三善保驾护航,这就是最后的种子!巴蜀在手,顺江而下,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朱弘林在外节制巴蜀,有西南总督王三善,北有陕西总督蔡复一、征西大将军杨肇基连成一线,这就是他的威慑手段。

朱弘林若真的听表面上的诏令回京,那才是灾难!

宣大系的核心就他们兄弟俩,无法一举灭杀,谁都不敢惹宣大系!

只要有一个人在,宣大系就有核心骨,被战略包围的江南、两广地区,会在大军报复下,死个七七八八。

风险如此大,成功几率又小,才没有一系列乱七八糟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