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五京体系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46 字 10个月前

别说有了太子,有了太子朱弘昭更不敢下海,文官的尿性他很清楚,热衷于拥立小皇帝…

五京布局是他继罢免农税后的第二个施政宏愿,丢失京都这么大的罪责,没人敢担。只要他把五京设置好,除非大明亡国,否则任何一处京都都不可能丢失。

每座京都就是一个大地区的核心,哪怕以后亡国,最

大的可能就是每座京都为核心,形成一个新的国家,留着汉血的国家。

以国人的心性,可以容忍外人就边塞扎根,断无容忍同根同源邻国之理。这种容忍理解起来很简单,因为同根同源,打下来利于统治;也因为同根同源,后代不肖对方打过来,自己这边不会有面对外敌而产生的激烈保卫行为。

为后代人解决麻烦,是此时国人的秉性。

只要五京制度扎好,五京范围内的土地,将永远属于这个民族。

袁枢拿起最后一封奏折笑了笑:“君父,这是最后一封了。”

朱弘昭点着头笑笑:“念吧,今夜也早点下班。”

“玻璃需求日大,玻璃厂只供皇室、宗室用度,所产玻璃利润不支本厂用度,且匠师、设备多有虚耗。不妨解禁民间玻璃流通,批准民间匠坊生产玻璃。闻自然竞争之理,匠坊生产也当是此理。如此公私竞争可革新玻璃生产技术,再者玻璃乃奢侈品,可增收税务。如此利国利民利工之发展,望君父明鉴。臣孟辽相弘略,恭祝君父安康。”

玻璃不是御用禁品,可大块的玻璃被皇帝修建温室,

宫里处处更换代替纱窗,虽没有从形制上严禁,可谁敢用?

皇帝杀人杀的数都数不过来,正在修的当朝《实录》里,翰林官都怕写出真实数据被牵连,只说是‘世道浮华人心不古,今上以大气魄拨乱反正,肃清寰宇’等等,根本不敢写到底杀了多少人。

以前富豪敢在家里穿蟒袍显摆,现在没有给朝廷捐钱买官身的商人,有几个敢穿着锦衣招摇过市?

孟弘略这可以说是应人心之举,只是出头摸皇帝的屁股,胆子未免大了些。所以本该由相府议定,出面提议的事,相府没管,转到这里了。

朱弘昭手指轻弹着扶手,一副思考的模样,问:“伯应如何看?”

“辽相所言,乃是正理。于法于情,玻璃本该流通于世。奈何世人多心中有贼,疑神疑鬼,以自误至此。”

袁枢的话很简单,孟弘略这提议没意义,事情本来就该这么干,也和皇帝没关系,是那些人自己有问题。

缓缓点头,朱弘昭笑道:“皆乃国相之才,准了。玻璃一事,伯应负责与相府沟通。伯应家中富裕,这是来钱的门路,也别避嫌,能参一手是一手。唔,记得税务清白。”

再次被皇帝提到自家有钱,袁枢心里一跳,真怕啥时候被宰了吃肉,赶紧拱手应下,尴尬做笑,京里谁敢吞皇帝的税。

一旁旁听的其他侍从将对话记录呈送,朱弘昭与袁枢签字后,就会誊抄分别入档,以作为根据,也方便以后修史的时候考证。

当然,会议过程中的一些话,会选择性的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