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把皇帝镇住了,袁可立总算心安了,没有重量级的核心大策,他也坐不稳国相位置。如果东施效颦,能代替他的人太多了。
萧规曹随,皇帝要的是萧何,不是曹参。
余煌也被袁可立的见解惊住了,货币革新一事如果做得好,真的是解决眼前的货币不足的问题外,还是真正造福华夏千秋,子孙万世的大功绩。
袁枢也是诧异,侍从司里,游士任是自家老子半个学生,陶学瞻也是自己人。忙碌白银铸币一事,他只是询问了一些关于货币的问题,没想到老头子整出这么个骇人的东西。
说的简单了就是重新搞宝钞,朝廷担保信用。可立意
极高,要将白银、铜钱一巴掌拍死!让无数趴在这个行业上见不得光的人,赔死,亏死,气死。
见都准备好了,朱弘昭说出自己的疑虑:“袁公,国人对宝钞抵触心理深植。贸然发放,恐不稳妥。其中让朕为难的也在这里,宝钞信誉一时难立,宝钞与钱币一起流通,彼此必然要挂钩绑在一起。初步的信誉就能立下,宝钞流通后再取消银币,恐怕会引发大动荡。”
大明的宝钞,早把信用丢到月亮上去了,人人都见不得了。
这步子迈的说大能扯蛋,说小就是重新恢复宝钞信用。可袁可立的立意太高了,只要运作的好,以后朝廷就没缺钱的说法。而且,靠着宝钞这类纸币,能绑架全球经济。一本万利不说,更是能让子孙吃的安安稳稳。
袁可立面容平静:“万岁,臣也无一步到位的心思。兹事体大,非一代人所能成。”
想想也是,估计等到他儿子袁枢以后执掌相府,也不一定能将宝钞纸币的事情做好。一旦宝钞信用立下,与计划中的金银币绑死,若要解开,会影响无数人的财富,或膨胀,更大的可能是缩水。
印刷纸钞玩的就是信用和脸皮厚,宝钞一直是占了个脸皮厚无下限,所以成不了事。成事了,真的是抢钱,从
经济上进行看不见的吸血,才是没有后患的。
缓缓点着头,朱弘昭看向余煌二人道:“宝钞信用好解决,朕关心的是以后宝钞纸币与钱币松绑。都说说,有什么法子可以提前布局,减少以后的压力和影响。”
余煌看一眼袁枢,见他还在思索,就说:“君父,国朝金银比例动荡不稳,两瀛省设立,国朝由一金十一银短短半年时间降至一金十银,引发风波不小。故而,臣的意思是施行金币、银币两种新币,相互不设立官方兑换关系。否则奸商抱团囤积,挤兑朝廷,眼下不怕,就怕以后无人能压住。”
这不是能不压住的问题,是敢不敢,想不想的事情。余煌看的很清楚,西夷人是商人有钱了要谋权,大明一贯是当官有权了在谋钱。大明的官商集体,一里一外,一明一暗将朝廷坑的够苦。
他继续说:“臣的意思是,宝钞与黄金兑换,国朝囤积黄金作为国库,有多少黄金发多少宝钞,宝钞可自由兑换黄金。短时间内,宝钞信用就能立下。”
金本位,朱弘昭缓缓点头理解了,看袁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