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过江之鲫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22 字 10个月前

夜里,李邦华府上。

中堂大厅里,一人桌前摆着一个炭火盆火锅,李邦华与许显纯饮酒。许显纯的奶奶,是嘉靖的女儿。

许显纯在京师的名声很恶毒,据说杨涟等人入狱后,被他一顿折磨连牙齿都打光了。这些人判的是碟刑,担心行刑时嚷嚷影响气氛,还将当时受刑人割去舌头。

李邦华心中愤怒,但也安定了。杨彝自杀现场的折扇被许显纯带来,他能不愤怒?这摆明了有人在害他,他根本不知情。入京以来,别说活下来的东林人,就连过去的朋友都很少走动。

“本官也无其他的意思,君父早已识破贼子诡计。这回来,就是依君父的意思,准备出海去一趟西夷。”

嚼着羊肉,许显纯缓缓说着:“兵部的人也应该都知道,颜思齐所部已调往闽粤之地,组建南洋水师

军团。颜思齐的任务重,而出使西夷一事颜思齐分身乏术。故而,此番南洋水师分离拼组商队,本官是负责之一。宫里要派一位公公,相府也要出人。”

“哦?都督的意思是?”

“嗯,本官属意李司马,李司马是相府寥寥知兵之人。此次出使西夷,预期来去行程两年,以商队身份行走,搜集西夷资料为主。”

不是不想用官方身份去西夷,而是觉得丢脸。两百年前的郑和船队那才叫威武,现在宝船还没下水,寻常船只拿出去都觉得丢人,实在愧对先人。

一听来去要花费两年时间,李邦华踌躇,这两年是十分宝贵的。袁可立以留守北京兵部尚书的身份回来,摆明了形势已定。他是袁可立老部下,当不上次相,也能当个六部尚书。

其中兵部、户部两处要讲究能力,他除了户部尚书外,其他五部都可以充任。

他的犹豫,早在许显纯的预料中,数遍相府够份量的中高层里,李邦华是最合适的。

许显纯抬目看了会儿李邦华,嘴角翘着:“李司马应知,朝廷以后的重点在于西夷。南洋诸国,西夷各公司,都不足为虑。南洋水师建成,装备宝船及钢船,打他们跟打狗似的。朝廷缺的,就是精通西夷诸国关系的人。两年后回来,恰逢相府重组,正是时候。”

缓缓点头,李邦华清楚袁可立的为人,如果他没有过硬的本事,对下届相府没有独特的用处,可能正因为他是登莱系的人,反而会将他排除在外。

许显纯继续说:“李司马年不及五十,这正是大好的岁数。在中枢等待,出头不易。若是出使西夷归来,说不得这国相的位置也能争上一争。”

他说的很露骨,引得李邦华稍稍皱眉,这种话一般要说的云里雾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毕竟大家又不是穿一条裤子的,你这么说传出去,别人会以为我们是穿一条裤子的。

李邦华也知道,叶向高的国相是内定的,当初的交易结果。

袁可立的国相位置是皇帝内心属意,而袁可立又有不下于叶向高的威望和号召。谁都知道以后孙传庭绝对会接替相国大印,不管是叶向高还是袁可立,他们本人岁数限制在那里,不可能连任两届。

孙传庭现在才三十三岁,哪怕接替袁可立时也就四十岁,当上十年国相也就五十,后面怎么安排?难不成将其静养闲置?

所以,袁可立与孙传庭之间,必然要有一个转承空档。运气好当两届国相,运气不好当一届也是很划算的。

皇帝说的很清楚,当相国论功勋为柱国,任期内有大功者一律封伯。是个人,都想挤到勋戚行列。大明的勋戚被欺负的很惨,就是他们的待遇太好了。同时外人很难挤进去,一个无法壮大的勋戚阶层,自然打不过日益强盛的文官阶层。

文武勋的顶级就是柱国,要封侯伯的前置要求就是功勋达到柱国。

“容敝人思量思量,西夷诸国万里之遥,国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