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不敢不去。然,家中事务也该早做一番准备。”
直接答应下来太过没面子,好歹要矜持一番,否则会被人所轻视。又怕许显纯着急去找其他人,别人直接当场拍板,所以李邦华的话看似拒绝,实际上已经答应了。
许显纯举杯点头,去西夷诸国的确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一路上的海盗好说,难的还是风浪、疫疾、水土不适。这种自然环境困顿,才是大问题。
比如说安南,汉朝打下来就是交趾,这地方连连反叛,不仅是因为路途远,更因为朝廷外地调过去的军队,在自然折腾下非正常减员厉害。当地的蚊子叮一口,土著拍拍就没事,外地人直接就崩了。
同样问题在台湾很严重,现在台湾十分炎热,环境对北方人来说太过恶劣。朝廷本打算迁移北方百姓十万户,稍稍考察就放弃了。
台湾巡抚成基命,大名府人,待在衙门里都能被疫气、瘴气给染病,更别说其他地方的人。
现在大明人口外流最严重的省是浙江,被王世贞
评价为四成百姓不在籍,说的夸张了是天下客籍百姓有四成源自浙江,都在外面讨生活。按照当下的传统来说,师爷要请绍兴的,账房先生要找浙江的,护院最好还是秦北的。当然,名妓还是要找秦淮,苏杭的还比不上。
浙江这个向外移民大省是南方的,也想对台湾移民,同样那边的环境对他们来说也是恶劣的。台湾移民只能以闽粤两地的百姓为主,只能等环境改造后迁移北方百姓。
闽粤宗族抱团严重,彼此械斗都能拉出上万号人马,一直是朝廷所头疼的。往里面掺沙子,势在必行。否则宗族姻亲连成网,治理台湾就是一个大问题。
毕竟,住在岛上的人难免会生出天下就这么大,在这里我人多我最厉害的心思。
台湾都如此,那行驶着更南端,赤道上的船队可想而知,该有多么的困难。
许显纯与李邦华把手言欢的时候,各处也没闲着。
袁可立入京,担任留守北京兵部尚书,这么明确的信号摆在面前,心里没点想法实在是对不起自己十年寒窗苦读。
翰林院下班后,周延儒也不加班了,回家对着镜子整理仪容,修修眉须努力往干练的方向靠拢,这时候他突然羡慕起阎应元的竖眉及顾炎武的的双瞳。
这种天生就有的异象,加上本人又有资质,简直是一条通天捷径。
唔,周延儒,延儒这个名字似乎与袁可立个性不太搭调,要不要改名字?
人家袁可立的名中寓意是有所树立,立功立言立德;而他是延续,新旧立场不一样呀。
要沉住气,周延儒放弃了这个心思,改名字迎合上去,反倒会被袁可立看轻。或许真的该改个名字,但要等时机…
唔,明天穿曳撒好呢还是穿比甲?
一夜的时间,周延儒都在想着明天拜见袁可立时的着装问题,衣装能彰显本性,这种关乎命运的大事
,不能不上心。
按照现在的进程,预计在袁可立组建相府前,就能完工,到时候按例他这个总裁官也能升官,最差的情况或者去礼部当侍郎,或者去詹事府当少詹事,都是三四品的核心大员,有资格入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