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人口买卖代表朝廷的相府根本不会承认,因为这与他们没关系,利润都是皇室和将府的。是将府管理不当,才造成如此有悖于道德的事情。
这只是小事情,可劳动力问题不得不重视。大明不缺
劳动力,可商人缺廉价低成本的劳动力。那边的折子反应人口买卖是一个事,实际上在询问要钱还是要瀛洲安稳。
要钱,就继续卖人口,养牲口一样细水长流;要安稳就占据各处平原,进行人为有组织饥荒计划。
不仅民间商人缺低成本的劳动力,朝廷也缺,袁可立的兵役策就有这方面的考虑。皇室也缺大量不要钱的劳力,这年头开矿困难,钢铁产量的突增,背后就是各处矿厂的白骨。
之前征辽战役的俘虏,几次清洗的流放、贬奴的劳力,其数量已跟不上钢铁产量的生产需要。
到底是要眼前的劳力,还是一劳永逸将土著抹杀?
这个问题很大,朱弘昭在利益与道德中衡量着,一举抹杀才是真道德,什么后患问题都没了,一片太平;若是要劳力,世代压榨,符合国朝的利益,也是出一口气。可遗留下来的问题,太大了。
说到底,日本人与朝鲜人一样,有较高的汉化程度,相对于各处,吸纳他们是最容易的,他们的文化源于中国,消除其人口优势后,混居几代人,谁都分不出谁来。
若大肆压榨,这些人会将仇恨永远记在心里,记载骨子里,记载传承的血液里。表面融合进来,实际上另有打算,潜伏着,就等你睡觉的时候发作。
那边的文化人西渡,改籍分散安置在各地,掀不起风浪。留下来的多是没文化的,又在岛上,施行严酷的信息监管制度,限制人口流动,就能借人为天灾的手,逐步将其岛上人口优势抹消。
大规模的人为屠杀,根本行不通,军队敢下手,他能下达命令,相府、御史台也会反弹。大明是当世文明道德的标杆灯塔,是楷模,是文明的代表。说的狠了,他翻脸要捅黑刀子,他不要脸了,人家相府是要脸面的。
所以只能借天灾,天灾爆发时,大明还要救援瀛省百姓。要军民一家亲,该饿死的还是要饿死,逼急了造反的还是要杀的,这种杀伐是正义,是合法的。
雨幕中,朱弘昭一袭白底青纹对襟比甲罩袍,右手撑着伞漫步,左手握着密折。
侍从司全都去工作,只有贴身宦官、女官五十余人跟随。
他们不知道,皇帝现在要做的抉择有多大,选择杀,上千万人要饿死;选择不杀,一代几百万,一代几百万人都将过着牲口一样的生活。
现在的岛上土著,与后来的是不同的,现在的岛民仰慕的天朝上国,后来的西化后,自以为是中西合璧的优秀民族,自然要获得优秀民族该有的生活水准。为了这个生
活水准,从他们谋夺朝鲜开始计算,因他们,中国到底死了多少人谁又能说清楚?
西六宫,长春宫。
朱弘昭漫步来到这里,两侧温室前各摆着一排石槽,槽中飘着荷叶,绽着莲花。
沾着雨珠的各色莲花,更显清新、娇嫩、鲜艳、妩媚。
长春宫宫门值守宦官要唱念,被他抬手打断,摘了一把莲花抖去晶莹水珠,抬步进了正殿。
殿中女官纷纷行礼,里面很热闹,成妃与范慧妃、张裕妃以及郭轻言这位东宫淑妃一起搓麻将。
“君父,抱抱!”
长乐公主小腿跑着,脖子上挂满了彝苗风格银饰品及铃铛,哗啦啦清脆直响。宁妃生下皇长子,水西将领为了宁妃能有个好人缘,给宫里各处都打点到了。
“又重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