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两个月的时间可用,通知考生,拟定题目,选拔考官等等事情,一个月的时间足以完成。
“难,即是恩科,就该南北一体。偏远地区,考生赶
场不及,必然生出非议。”
叶向高说着扶了扶鼻梁上眼镜,垂头看着桌上下面交上来的提案,也觉得麻烦。明年是乡试年,秋闱乡试后,就是来年的春闱会试,殿试。
扫着相府成员,叶向高轻拍桌上提案,咚咚作响:“两月时间于天下而言远远不够,恩科乃是大庆,没有三月时间难以完成。再者,岂能只在三吴开恩科?这怀的是什么心思?眼中、胸中,可还有天下各省?”
开什么玩笑,江南的矛盾勉强压下去,朝廷已经表现出了足够多的容忍,现在蹬鼻子上脸,还要给江南开恩科。
没错,大明与三吴、南京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种种关系,这里是龙兴之地。天子南巡抵达南京,开恩科是应该。道理上是如此,可这个龙兴之地,之前是怎么对待南巡的?
逼得天子仪仗在山东逗留,导致行程规划延误,现在皇帝在外面急着赶路,都好意思提开恩科?还单独给三吴地区开恩科?
都想捞好处想着当官想疯了!
如果三吴表现的乖顺一点,恩科的事情在离开北京前就能订好。可三吴当时的表现,朝廷做出的预案是打板子
,不是给糖!
现在看到板子都乖了,又想要糖,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还想着吃独食…
朝中官员本就被被南人占了七成,现在还想着增加几率,开什么玩笑?江南籍贯的官员数量再往上升,那就不是好事情,而是坏事!
官员籍贯比例是个比较蛋疼的东西,北方出官大省是河南、山西和北直隶,山西两条腿都被打折了,北直隶很多考中的进士又是北方客籍,祖籍还是江南,毕竟不是祖上迁移过来的,就是官员子弟。所以,官员籍贯方面,朝廷杀的再狠,还是南方占有极大优势。
南方又分为江南、西南和东南,首相、次相是东南人,右相又是山东人,对于消减江南这地方的官员比例,他们是支持的,从公私两方面来说,都是支持的。
官员出身的平衡性很重要,如果再继续这样江南独大,南方独大,可能两代人以后又会变成老样子——江南、南方继续喝全国的血。
唔,喝起来还是不错的,可形势不同,将府多是北方的,人家握着刀子,搞脑力算计拼不过你,逼急了会拿刀子砍你!
朝廷是天下人的朝廷,你江南人想变成江南朝廷,这
是会出大问题的,各地方不比以前,现在都是有刀子的!
也活该,南军自浑河血战之后,就彻底废了。
南军的骨干是浙江义乌人,朝中也想重建南军,建军首在优质兵员。义乌人已经把血流光了,义乌知县三番两次给朝廷上折子,真的没兵员了,再抽整个义乌人青壮就会断层。
难道江南三吴就没别的兵员了?真的没有,义乌人是浙江人、江南人中的异类,这个异类为朝廷世代流血已经流光了。江南百姓宁愿去打工,也不会去当兵!
结果就是现在这德行,南京大营里面的兵马,多是江北淮泗人。广西的土民会跑到南京投军,可近在咫尺的三吴人却没几个愿意从戎。
青州军团更是以山东人为主,整个江南地区没有自己的子弟兵!更没有北方那样大面积的退伍老军,这也是南明跪得很干脆的原因,空有物资,却缺少军事骨干。
三吴,这是一个很大很笼统的范围,是江南的另一个称呼,代表大吴主义,与大四川主义一样。会稽郡一分为三,就是三吴的最初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