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笼统范围上的北城属于上元县,范围非常的大,涵盖大半城池及江边附城而居的村镇;南城及秦淮范围属于江宁县,是最繁华的一部分。
城墙围绕占地面积而言,南京比北京还要大,可居住面积却不多。
入了凤仪门,陈策讲述着南京的变化,正德年间北京人口正式赶超南京。整个南京在明初时就是一座大军营,整个北城属于外城范畴,以军营、粮仓居多。如今民居成片,人口稠密。
南京的皇城,更是一座大军营。北京皇城内驻扎的是
西苑净军,南京皇城在明初时,驻扎着羽林左卫、羽林右卫两支宿卫大军,皇城北与玄武湖之间还有府军左卫,西长安街又有府军前卫、府军卫营区,彻底的一座军事要塞。
不要小看皇城里羽林左卫、右卫的营区范围,合起来的总占地面积比南京宫城还要大。里面驻扎的也不是两个卫,按现在的话来说,住的是两支军团。
宽八丈的主干街道上,陈策指着一处处地名,只有北城他是熟悉的。北城依旧是大军驻扎地,一座座军营基本上在主干街道上连着的。
说的夸张一点,北京、南京的城池占地面积,比西夷某些小国国土面积还大。
后面的车辆里,张嫣隔着素纱帐幔,端坐着在床榻上,披着比甲头戴凤冠,双手抱着暖手铜香炉,紧咬着牙关。
昨夜,这里很多人都被杀了,死不瞑目,连自己死的原因都不知道。
可张嫣依旧手心发凉,浑身发凉,心惊胆战。
前面的车里,宽大车厢里,李秀娘看着铜炉,正熬煮着姜汤。皇帝逞能要淋雨,与将士同甘共苦,她能做的就是熬煮一锅新鲜姜汤。
李幼娘隔着帐幔看着四周,只觉得处处新奇,南京就是不一样,这里的雨,都要比北京来的柔软、好听。似乎连雨水的味道,都要比北京的清甜。
后续车辆里,宁贵妃抱着朱慈煊,打量着朦胧隐约的景色,只觉得天下真大。不是西南的群山乌江一隅,也不是北京皇城巴掌大的地方。
这里湿润的气候,让她嗅着浑身都舒坦。
西长安街,不断有骑士来通报消息,在这里迎接的相府、将府、法司三套班子近千人。当首的是叶向高、史继偕、钟羽正、秦良玉和魏国公徐弘基五人。
撑着伞踱步,叶向高脸色不快。
现在皇帝真不该来,这么大的雨,根本无法举行隆盛的仪式。而且昨夜那么大的动静,将南京人吓坏了,等缓两天,皇帝再来,盛大的典礼,热情的子民,上下膺服,多好的局面?
非要现在来,还骑着马淋雨,实在是胡闹。
他是操碎了心,可这么点小事皇帝都要由着性子来,他不能不头疼。
西长安街东头,是长安右门,刘时敏领着二十四监成员在这里等待。赵期淋不得雨,经历过一回刺杀,别说淋雨,下雨时就浑身不舒服。
“老祖宗,主子万岁爷淋雨来着,与士民军士共苦。前边那些,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一名直殿监太监指着西长安街尽头,语气忿忿。
“三司诸公为国辛劳,岁数大了,难不成你想逼着他们淋雨患病?这种心思要不得,耐着性子等着吧。”
长江上,随皇帝而来的宿卫诸营、六韬军团以及大量银钱辎重、行李还在缓缓卸运,看架势没有一天时间是不够的。
南巡几乎把北京搬空了,《永乐大典》也誊抄了一部运往南京。《永乐大典》的原稿就在南京,打雷失火烧没了。正是这场大火才让《永乐大典》又誊抄了一份,但一份还是毁于北京火灾。
天启的陵墓里有一套,北京一套,南京一套。北京那里还在继续誊抄,在山东安陵地宫修建好后,会放到安陵一套。以后的西京,自然也需要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