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一片歌舞升平,临近八月初七这个七夕节日,什么都好,就是人多的有些拥挤。
月初的御前会议解决了绝大部分积攒的政务,唯独一样没有扯清楚,那就是皇室的问题。
召回辽王与加封朱弘楚两件事,宗人府在相府提议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信心,只是按例提醒皇帝。免得出了事情,责任压到他们头上。
具体的事情还是瀛王朱秀赖的安置问题,按照现在规矩,朱秀赖赐国姓,爵位是大明亲王,封地应该是一个县方圆百里土地。
问题就出在这里,文武重臣论功劳哪个比他朱秀赖小?凭什么这小子能封王后还能得到一县世袭之地?
对于财富的追求,国人的观念中最重要的财富代表物不是金银,而是可以源源不断产出金银、粮食、物资可供子孙吃喝不尽的土地。
都在算着一笔帐,那就是朱秀赖的军功值不值这个亲王爵位。之前战事紧张,都是无可无不可,现在回过头来越觉得心里不是个滋味儿。
在日本你朱秀赖固然有根基,可没有大明骁勇善战的
四十万大军,没有源源不断的军械补充,你朱秀赖能蹦跶多久?
一个丧家之犬而已,靠着大明才有今日,给你个清贵爵位就不错了,还想要我大明的土地?
至于两瀛省那么大的土地疆域进帐,都被集体忽略了。
将府清楚朱秀赖的在瀛洲战役中的重要性,可现在皇帝那边没有硬挺朱秀赖,他们着急什么?皇帝硬保朱秀赖,那各处也没人会叽歪,舆论就会改变:瀛王献土有功,给一县之地不为过,正好彰显上国胸襟。
都在猜测皇帝的态度,没有清算朱秀赖的烂账,说的扯淡一点可以给朱秀赖在瀛洲作战时扣个杀良冒功、军纪涣散有损国体之类的大帽子。
而且随朱秀赖返回内陆的,归化的武士平日里作风也有问题,都是小尾巴。
朱秀赖现在也着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看南京各处的舆论越来越不利于他,就怕因为各种小尾巴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会赔上小命。
毕竟大清洗的阴云,都飘在每个人的头顶。皇帝干这种事情,毫无压力。
比杨肇基资历还要深的大将军王威,不就被一杯酒弄
死了?
为了探究宫里的意思,也为了将自己的态度表达出去,朱秀赖设宴邀请司礼监掌印太监赵仪,他更想邀请曹化淳,可曹化淳就算有时间,也不敢与外面人有交流。
驿馆内,一队白袍少女,脸上敷着厚厚脂粉一顿一跳,一跳一顿拿着小扇子跳舞,看的赵仪头疼,也不知道这种舞有什么好。宫里也有一队进献的类似歌姬,他可知道这些女子脸上抹的是什么东西,不是脂粉这种高档东西,普遍都是石膏粉…
碍于礼仪,他也就权且将就着,端着浅浅酒碟,饮着瀛地清酒。这种酒比不上南京汇聚的天下名酒,可架不住产地远,喝的是一种身份。
朱秀赖与赵期熟悉,知道赵仪的遗憾是什么,是没能领兵征战,这位一向是以三宝太监为榜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