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自我矛盾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98 字 11个月前

兵部大堂,崔景荣坐在主位,左首是周应秋,右首是孙传庭。

兵部戎政左侍郎是高第,率先接受盘问,对于高第各人都没有什么怀疑,这人与东林本就有冲突,尿不到一个壶里。

签了字,高第道:“诸公,或许问题不在兵部,在外面。”

研发改进的抬枪外流,事情相对于皇帝那头来说是小事,可毕竟染上了,那就不是小事。风刮过来,兵部绝对会换上一茬人。

崔景荣六十岁比高第小,可资历比高第深,谁让人家是十九岁的进士?

点着头,崔景荣道:“责任出在哪里,以后自有公论。部里的可能性,的确不大。正因这样,就该自我整顿,以示清白。”

兵部的职权被剥夺,考功司之类记功的主权归了法司与将府,职方司这类职能如总参的衙门被将府参军司顶替,现在除了研发武备、部队换装和动员兵役有他们发言余地外,其他都是随同监管的副职。别说兵权,就连自身存在的影响力也是日益衰落。

就是这样越来越弱的兵部,上上下下都是可靠的人选,也都不认为问题会出在自己身上。如果兵部这样全是自己人的衙门挨刀子,其他衙门必将人心惶惶。

高第轻叹一声:“兹事体大,不可不慎。”

拱拱手,走了。

就怕兵部内部有人为了现眼,故意栽赃同僚,踩着同僚的骨头往上爬。

随后是兵部戎政右侍郎王在晋,天启二年时就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太子太保的重量级人物。

落座,王在晋接过茶碗道:“几位,这么查下去没什么意义。只会弄得人心惶惶,无心任事。老夫的意思是等刺杀所用的那杆抬枪运抵后,根据型号再查不迟。下面的人,胆子小,经不起吓。”

崔景荣摇头,神色木然不带情绪:“能不能查出来是一回事,部里的态度至关重要。王公,您是前辈,现在这么局势,您说说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国朝经不起折腾,像现在这么折腾,弄的京里人心惶惶,流言蜚语四起就满意了?老夫也没旁的意思,都把性子按捺住。说不得,皇帝不急太监急,这事自个儿吓吓自个儿。”

王在晋说着,接过书吏递来的担保文书,他毫不犹豫提笔签字,他相信手底下的人。

一帮子人都被吓坏了,王在晋根本想不通这种法子有什么用?谁干了,谁敢承认?这种担保,毫无意义。

可没法子,叶向高连清晰有逻辑的话都说不出来,就是先逼着兵部自查表示态度,争取时间。叶老头儿蛮横逼迫,将府又磨刀霍霍,兵部只能老实蹲在地上,按着吩咐来办事。

见没答复,王在晋签了字就走人。

堂上,孙传庭脸色阴的能凝结出冰碴子,一言不发看着一个个述职、自省、并揭举同僚的兵部主事、郎中、议郎,只觉得痛心。

连丢失的抬枪从哪里出去的都没定性,这帮人就吓得乱咬,推诿扯皮,可想而知整个兵部的素质低到了何种地步。

好在周应秋给兵部面子,没有将咬出来的官员动刑,否则更是无中生有,能咬出更多的人来。

入夜时分,张嫣离开神烈山,一袭斗篷罩的严密,来到锦衣卫诏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