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份折子,是西北甘肃发来的战报,朱弘昭看了气的一笑,真是小而不知所以小,更不知大之所以大。这个叶尔羌汗国,实在是夜郎自大,狂妄到了没边。
提笔朱批,允许甘肃镇展开报复行动,将战火烧到哈密番旧地,允许启动将府预案,恢复嘉峪关外五个卫所编制,由四川调运物资、募集当地人力重组这五个卫所,即瓜洲等卫。
将府预案是初步组建这五个卫,进而在这个基础上效仿唐制组建安西军团,与甘肃镇组成两个军团,一个走和田南路,一个走吐鲁番北路,配合大迂回包抄的河套、宁夏、蒙古骑兵军团三路齐进,一口气将西域捋顺。
若因后勤问题而战事不顺,就收复天山以南,葱岭以西之地设立安西省,以安西军团常驻,等待后方铁路铺设和物资、移民运输。
最后就是设立葱岭军团以帕米尔高原(葱岭)为起点,向西打,设立葱岭省,将诗仙李白的出生地收复到国朝版图内;同时组建北庭军团,攻打天山以北的瓦剌诸部,以洗英宗时期的国耻,并以天山以北疆域设立北庭省。
西域那么大,弄一个省实在是让人不放心,最好的办
法就是分割成两省乃至是三省之地。反正都是有历史先例可循的,这就是将府针对西域战事的三板斧预案。
第四件事,辅相,大理寺正卿毕懋康与叶向高同进退,上折子请辞。同样的待遇,被朱弘昭一把丢到边上,理都不理。
毕懋康有自己对法司建设的理想,法司真正独立运转这一件事,朱弘昭在感情上是认可的,可实际上真不能这么干。依法治国,施行法治就是一句笑谈,除非有个天网监督所有衙门,否则始终都是人治。
但这种精神要保存,等这个老头子干不动了,也培养出这种理念的继承人后,才能放回去颐养天年。否则,你就蹲在那儿做个吉祥物也好。
第五件事,还是相府的事情。
两瀛省的具体地图已经测算完毕,相府准备动员那边的人口搞大工程,将一处处水患之地,如武藏关东、越后大平原、北陆等平原上的水患彻底治理。
这样解决水患后,花一代人、两代人的时间,以后两瀛省的产粮按照预期,最低也能翻一倍,一年两收最少也有八千万石。将极大的缓解内陆对粮食的需求压力,增加朝廷的稳固性。
可相府还不知道侍从司与瀛洲方面正在搞的事情,或
许他们存的是用繁重的徭役消耗原有人口,为以后移民工作腾出空间来。
这是一起简单的交流不畅引发的政策矛盾,朱弘昭这个皇帝、侍从司也不敢把这个计划给相府透漏。哪怕相府已经察觉到,就是不能张口说,可意会不可言传。
以眼前缺粮为要紧作为理由,朱弘昭将这份折子驳了回去。让相府遣人继续勘测更为精细的地图,继续优化工程结构。等以后腾出人手,再搞这类治水、增产的大工程。
这种大工程一搞,两瀛省产出的粮食就只能用在本地,很难挤出来缓解内部粮食压力。
故而,本土事大,义正严词驳回去就好。
看着一沓沓的折子,朱弘昭饮一口茶,怎么三天积累下的提案比过去三周攒的还多?
没去细想,继续批示着一道道折子。各处风声鹤唳,都绞尽脑汁来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给皇帝看。免得皇帝觉得你占着茅坑不拉屎,顺手就给拍死,死的这么冤谁能接受?
所以,堆积的折子就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