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知道汪文言说的有道理,做的也是对的。
垂着头,他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因为这话说出来丢人、丧士气。
汪文言很老了,没几年可活,可能这个冬天就扛不住咽气。汪文言可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等待死亡的降临。毕竟死亡不远,不是很长的折磨、煎熬,汪文言带着未来一定会好起来的心思,安然的一死了之,然后呢?
东林二代几乎死绝了,剩下的都是黄宗羲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
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未绽放就被皇帝拔了根,丢到西南已有三年,熬了三年,人人都快折磨疯了。
这里没有锦衣大马,没有与天下英才交流比试的诗会,更没有充足的生活物资,也没有尊严。就连安全感也没
有,时时刻刻都怕先辈咬着牙而死都没交代出来的大秘密暴露,进而被朝廷尽数处死。
这里的土民蛮横,根本无法交流,要教化谈何容易?
艰难的生活坏境,夜夜惊醒的惶恐,没有众人瞩目展示自我的舞台,这里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惶恐。监督他们的厂卫探子,还有个轮替回繁华中原的时候,可他们没有。
他们已经与中原士林脱节,与主流社会脱节,这后果有多严重,他们自然是知道的。
汪文言没多长时间好活了,可以欺骗自己未来是美好的,他已经竭尽所能庇护下一代人,他咽气后可以理直气壮的对以前的朋友做交待。
可东林三代不行,他们受不了命运巨大的落差,对他们来说活着就是煎熬,比死了还要难受。
没错,他们都年青,正是大好青春。
可别忘了皇帝也年青,和皇帝耗下去,第三代人的未来绝对是一片阴云笼罩终身。说的再悲观些,皇帝咽气前,也会把他们拉一把。毕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活的痛苦,看不到希望,这些东林三代还有什么选择?
一切切都摆在眼前,没有其他路子。
等东林这个字眼彻底从主流视线消失后,他们将失去最后的安全绳,朝廷将毫无压力的将他们碾死。事情就是如此的悲观,他们有什么法子?
既然活的不好,也没出人头地的希望,那就和你拼了。要死,也要往你身上吐口血沫子。
面对汪文言近乎哀求的神色,黄宗羲也很难受,眼前的生活更难受。他理解汪文言,可谁又会理解他们?
汪文言求的只剩下一个心安,想心安的离去。想要的也不复杂,就是希望他们忍辱负重,等着以后的机会,为先辈们洗刷名誉。
有些罪,汪文言可以认;但朝廷的舆论里,几乎将国朝败坏的一切根由推在东林身上,推在官商这个中饱私囊的集团身上。这些他们也没法子,人都被杀了差不多,只能认了。
按着国朝现在的发展进度,等于焕发了第二次生命,在前后鲜明的对比下,不是他们的屎,当代人,后代人也会扣在他们头上。
唯有保证东林的延续,以后才会有人为他们翻案。死亡有时候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了后还要遗臭千古。如秦桧一样,为皇帝背了锅,在岳飞墓前跪了几百年,这种屈辱下,他们可以死,但不能接受。
他想的很好,在东林三代子弟看来,这只是一个老头子最后的奢想美梦,是不切实际的,他们已经没有退路,更没有活路,用最后的生命,表达他们的忿恨,已经成为主流意见。
一句话,活着不能当官,生活在众人瞩目的舞台上,这些以前的天之骄子宁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