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钦差袁枢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85 字 10个月前

袁枢道:“说说,按朝廷新政,内地诸省府治相连官道宽度不得低于十丈,经济繁盛之地如南京、北京、苏沪之地特指,需最低扩建为十二丈。眼前离开苏州府,怎么突然就成了六丈宽!”

“还有,道中御道林木,何处去了!”

水利工程是烂透了,朝廷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有个样子

;这官道也是差不多模样,国朝之初因为军事调动频繁,对官道保养是很上心的,有专门养护官道的民户。

省道十丈,比国初八丈多了两丈,这不算大工程,也不算多大事情。

周钟也被袁枢所指给吓住了,因为眼前的问题已经不是苏州方面没有落实扩修道路的事情,而是官道正中的御道没了!

官道两侧有护道林,没了要补,长得太高大要砍伐修剪。

不仅如此,官道正中还有御道,被土埂及两排林木圈出来。御道,顾名思义就知道是干什么的。按例来说,是官府用的,军情急递、驿站系统都在用。某些致仕回乡的重臣,也能享受御道行车回家的荣誉。

可现在,从这里通向太仓的官道上,竟然没了御道!

周钟以前没少走这条路,也不觉得有问题。淞沪之间水运发达也解决不了运输压力,故而道路就显得不够宽,御道的护道林死了也没人管,踩平后自然就增强了运输力。

可现在朝廷追究起来,一个阳奉阴违的帽子少不了,说的言重了就是欺上瞒下,藐视相府政令。

“苏州之地,乃是我大明龙兴之地!此处官道,若本

官没记错,弘治十年太仓卫存在时,就是八丈宽。这倒好了,百年时间,道路竟能窄了?”

袁枢借题发挥,他又不是没走过这条路,哪会不知道这里的情况。

道路缩减一丈,意味着什么?十里长的道路瘦身一丈,等于平白多出一顷地!

“该增的两丈没增,却少了两丈,这一增一减,是在和天下人抢土地!损公肥私,呵呵…”

道路为朝廷所有,自然是天下人所有。

袁枢看着单行护道林,冷笑:“本该三排,宽丈余的林带,也缩减为一排,又是两丈!罔顾朝廷大政,一个个好大的熊心豹胆!”

单薄护道林两侧,不是果园桑林就是精细耕作,等待来年播种的棉田,袁枢点着头,喘着粗气,怒容满满看着周钟。

酝酿语言,周钟拱手:“小袁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事由来已久,地方有司也是有心无力呀。”

“别为这些人说话了,他们拿的是朝廷的官印,吃的是朝廷的俸禄,一身荣华富贵皆源于朝廷。不为朝廷分忧也就罢了,竟庇护乡野狷狂之民,对此类事不闻不问,一应干系,一个都逃不了。”

新的苏州官员也是刚刚到任没几天,袁枢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否则就是不教而诛,有损公正之名声,对周钟道:“持本官令箭赶赴苏州,问问陈如松准备怎么处理。他有手段,本官亦有相应法子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