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袁可立来南京要顶兵部尚书的缺,将现在的兵部尚书崔景荣调到西京担任留守兵部尚书,还是新京首任留守,有足够的面子,因为这代表着皇帝的信任。所以这么打发崔景荣,各处也是能理解的。
但户部的坑不好挪,现在的户部尚书毕自严理财能力和操守不在蔡复一之下,用蔡复一顶掉毕自严,显得有些急躁。太仆寺是户部的兄弟衙门,按历来流程来说,户部尚书都是掌管过太仆寺的,太仆寺就是户部尚书的试水衙门。
现在的太仆寺正卿郭允厚虽然迂腐一些,不像毕自严敢在太仆寺搞改革,但守住太仆寺的盘口是没问
题的,年纪也是很好,完全可以作为第三届、第四届相府的户部尚书。
摸着下巴,刚过完生日的他提笔缓缓划着,写下郭允厚的名字,备注写‘北巡抚’三字,目前也只有三京巡抚可以安置郭允厚,毕竟这个人缺主政一省的资历。
如此一来蔡复一来中枢顶上太仆寺的缺,勉强能算辅相,也能在交替后,发挥出力量。
至于陕西总督如此重要职位,在万历晚期以前,陕西总督历来是国朝第一重职,麾下陕西三镇,又节制甘肃巡抚间接管着甘肃镇,挂的都是兵部尚书衔和都察院佥都御史这样的三把手。
而且现在这么一任命,就是要干五年,年纪大的不合适,年纪小的更不合适。还得要贴心,毕竟五年内就要西狩,必须要留一个靠谱、贴心的人来。
饮着茶,朱弘昭拿起鱼鳞总册翻到陕西总汇,看着各方面资料,眉头一挑,看到了陕西流放做工的人数,一百三十万。
于是,提笔将周应秋的名字写到折子上,后面备注‘陕督、尚方剑、右都御史’
陕西那边的罪囚,基本上都是周应秋批字弄过去的,现在朱弘昭已经不担心陕西灾民造反,担心的是罪民暴动。一旦形成气候,这帮人战斗决心是十分坚决的,不好收拾。
蔡复一抓经济建设不错,搞军事也可以,可对于罪民缺乏必要的防范心思。而周应秋的军事、经济建设基本没什么表现,但绝对会镇压罪民,防范于未然。
否则建设的再好,罪民暴动后,一切都会打回原型。五年后,罪民活下来的基本上也到了刑期,那时候想来也不缺劳力,释放后也就解除了这个隐患。
现在刑部尚书又空下来了,在朱弘昭看来这种人事调动就和推箱子游戏一样,一步步挪坑、填上,直到到了该去的位置为止。
周道登这个极品无节操的老头的形象立马浮现在他脑海,于是周道登由都察院二把手,法司系统排行
第四把交椅前进两位,登上刑部尚书大位。
周应秋的右都御史是兼职,加衔,不占中枢的位置。周道登现在空出来一个坑,想了想又将范景文弄上来,这个不二公做事有原则,又年青,十年后可以接替钟羽正再干十几年。
三司内,法司要的是稳定,人要从基层培养,最好不要从其他衙门拉人进来。
哪怕弄个终身左都御史、右相出来,朱弘昭也觉得没问题。
范景文留下的是个小坑,他就懒得再做考虑,法司自己就能填上。至于大理寺正卿毕懋康,他不想动,这个死板的人留在那里,才能维持法司内部严肃的风气。
周应秋杀再多的人,也是在靠手段吓人;而毕懋康吓人,维持法司严肃风气靠的是本性,整个人往哪一摆,气氛就能严肃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