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着折子,朱弘昭沉吟:“此事不急,距离宝船下水还有半年时间,配备到南洋、北洋要根据半年后的形势再说。”
因为,两瀛省的人为大饥荒计划已经启动,需要北洋水师出力镇压。
瀛洲这地方,中间是山,平原呈环形分部。大灾荒爆发后,是不可能全面守住的,会收缩防御。这种时候,北洋水师就是唯一的机动力量,如征日作战过程那样,作为那根线将各点孤军串连,从西向东,一层层再推一遍。
各点临海驻扎,有着源源不断的补充,可以长久
的耗下去。耗到,无数人饿死,乱军崩溃为止。
没有乱军,就自己制造乱军。以叛军作乱难以救济为由,就能眼睁睁作壁上观,看着大量该死的人,饿死。
主要三个核心问题,宝船分配这么一件事就这么搁置下来。随后又详细分配了各省配备警役的份额,毫无疑问,南方依旧是重点,尤其是两广。
广西土民造反是有传统的,明初就在造,时不时还在造;广东就更简单了,乡村争水源械斗之类的事情屡见不鲜;有时候因为嫁到张家的李寡妇回娘家要再嫁给姓王的,张家阻止也会爆发上万人死伤数十的械斗…
对于宗族械斗,就像挠痒痒一样,听到消息时你要管,人家已经打罢又一起吹牛晒太阳;你不管,隔三差五的就来上那么几次,每次都记录在地方志、史册里,像狗皮膏药一样贴着,甩都甩不掉,这是很烦的。
作为一个以名垂千古为目的的皇帝,朱弘昭最烦
的就是这类械斗以及舆论声讨。
警役今后会按着新的军阶、编制来组建,一省最少是一个旅,军团、旅将是常设单位,下面的团作为临时编织与常设单位两种,下面的营是基本固定单位。
看着将府对于警役编制的计划,与现役部队有稍稍的变化,变化就在于团一级。警役部队不需要高强度训练,军械装备也远远落后的现役,毕竟警役吃的是地方财政,不是皇室给的皇粮,不能让他们有太强的武备,能压制乱军就好,最好还是被现役克的死死。所以警役的武备水准定在什么段位,就是一个很需要考量的问题。
再说编制,现役军队的团编制是固定常设单位,警役团则是由几个数量不固定的营组成,作为战斗群团。说白了就是取消团一级对下属营的强控隶属关系,虚化团一级的职能权力。增强旅一级,对营这个最基本的指挥单位控制能力,预防地方做大。
现役不足,动员警役部队充入现役时,就是以营
为单位补充进来,杜绝团这么大的集体参进来,尽可能的预防警役对现役的渗透。
这是对动员体制的补充,说的看起来都是新名词,其实还是宋朝那一套。口对口对接,,现役等于是禁军,警役与地方厢军没区别。差别就是宋朝的禁军由厢军精壮组成,而本朝的警役由现役退役后组成。
警役旅一级就是上限,直接隶属地方都司府,调动权在按察使司,给养由布政使这个政司负责,分化警役力量,不让警役吃一家的饭,由一家训练,还听一家的调度。
再避免团一级对旅一级的对抗,使得旅一级可以直管到营一级,进行垂直管理,增强对基层掌控力。